地方政府楼市政策被指举棋不定:没人敢当出头鸟
5月下旬,记者在江苏无锡市和常州市调研发现:两个城市虽一个限购,一个不限购,但却面临相同的楼市窘境:供大于求矛盾突出,改善型大户型销售困难,由于地价偏高,房价降价空间有限,以及在银行信贷收紧的背景下,房企资金链紧绷,债务纠纷频发。“泡沫将破”、“楼市可能崩盘”的看空舆论,已有演变成市场恐慌之势,但多数地方政府仍在“分类调控”政策上举棋不定,原因是“中央层面对分类调控尚无具体的指导意见下发”。“座谈会开了十几场,相应的方案已形成会议纪要,口头也达成共识,但市里就是不敢发书面文件。”无锡市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坦言,尽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各城市根据情况对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但在现实中,如果没有中央的统一号令,地方主动放宽调控总显得“师出无名”、“缺少参照”。
此外,社会舆论对“分类调控”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一些尝试性放松限购的城市,大都被误读为政府“救市”.“救市概念,相当于把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对立起来。谁敢当这个出头鸟?”上述人士说。
结构性过剩
数据显示,2014年前5个月,常州和无锡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13.37%和20%.
作为中国着名的制造业重镇,江南的富庶创造了大批投资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因而过去几年,常州和无锡一直是一线房企云集拿地的热土。但2014年以来,局面急转直下。
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5月底,常州市区商品房累计可售余量为794.76万平方米,已形成库存积压的局面。其中,144平方米以上的改善型住房销量仅占总量的18%,库存占总量的35%.
无锡市也大致如此,住宅存量约为850万平方米,其中高端住宅约为300万平方米。按照正常每年住宅销售500万600万平方米计算,无锡市要消化现有住宅库存大约需要一年半时间。
在无锡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洵看来,无锡市场之所以出现“过剩”局面,一是前几年土地供应量过大,新区推地规模增加;二是大规模建设安置房,抑制了商品房价格上涨;三是无锡住房以本地消费为主,产业结构调整后,轻工业搬出城区,中高端人才的导入较少;此外,受限购限贷政策影响,人们对高端房价值的认可发生变化。
江苏省房地产商会副会长蒋佳平告诉记者,常州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即中高端盘(144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库存量大。常州虽然属于三线城市,但从人均GDP、年均住房消化量和人口规模等数据看,常州通常被房企列入投资二线城市。“很多外地房企不太熟悉当地市场,按照二线城市的标准做产品,比如在区域位置偏一些的地方造大平层产品,就产生一定的供需不匹配问题,这样的房子很难卖。”
进入4月份以来,外界普遍预期房地产市场拐点到来。看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楼市的观望态势,使购房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
一位常州市开发商告诉记者:“常州民营企业发达,原来购买高端房产的大多是中小企业主,但眼下经济形势不好,这些中小企业主不敢乱花钱了。”
无效的降价
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预期正在发生改变,“降价跑量”是多数房企选择的应对之策。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多业内人士表示,高地价使房价下调空间有限。
江苏省房地产商会副会长蒋佳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常州房价均价6800元/平方米。本地房企开发成本为3800元/平方米+楼面地价;外来企业成本价为4500元/平方米+楼面地价,而目前在售的项目,大多是两三年前市场形势好、地价高时拿的地。“算都算得出来,有的楼盘就是在亏本卖”,“而且在各家都选择降价的情况下,一样还是卖不动”。
银行对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收紧,更令二三线楼市雪上加霜。无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半年,首套房贷利率实际是普遍上浮的。有的小型股份制银行已停贷个人首套房贷。”这位负责人表示,尽管央行要求银行支持首套房贷,但目前无锡当地各银行并没有具体的行动。
而在开发贷环节,银行对风险的把控更为严格。据了解,无锡、常州中小开发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畅,被银行收缴楼盘公开拍卖的不在少数。
“特别对中小房企而言,有的不得不借新偿旧,甚至采用民间借贷方式弥补资金缺口。”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通常会承诺企业还了旧贷款后,新贷款马上会批下来。但房企借了高利贷还了银行贷款后,却不一定能拿到新贷款。这种情况下,房企无奈携款跑路,或低于成本价抛房,导致债务纠纷及烂尾楼项目逐渐增多。
另一个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是新增人口的导入。但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大城市相比,无锡、常州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对外地人口的吸纳力有限。2013年,苏州吸引了19万外来人口,无锡仅引入1万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导入不足,意味着要消化市场库存只能释放本地需求,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