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稳粮增收新信号

12.11.2015  01:14

新闻分析:稳定粮食生产 增加种粮收入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的稳粮增收新信号


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今年再获丰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但也存在库存大幅增加、价格下降等问题。要多措并举,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分析人士认为,会议确定的稳粮增收措施十分及时,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农切身利益。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有可能实现‘十二连丰’,但库存压力大、粮价走低已成为‘丰收的烦恼’。如果不及时出台稳粮增收的措施,随着秋粮的大范围入市,种粮农民可能面临‘卖粮难’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受市场低迷影响,粮食加工企业需求趋弱,粮食库存压力凸显,粮食库存消费比大幅提升,并对粮价走势形成一定打压。同时,受9月份玉米临储价格时隔8年首次下调因素影响,市场上低价小麦、籼稻价格一度出现连锁下调现象,粮价整体走势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粮食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心理,可以想象,随着大量秋粮的入市,卖粮难现象或有所抬头。”李国祥说。


针对这一问题,会议明确指出,抓好秋粮收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在建粮库和维修改造进度,按需追加跨省移库计划,加大北粮南运,抓紧出台鼓励加工企业入市购粮政策,严查“打白条”、压级压价,防止“卖粮难”。


会议还指出,要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会议提出小麦、稻谷等口粮明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了市场预期,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中国农科院研究员秦富说。


政策需要不断完善。”秦富同时表示,历史上看,连续实行多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给市场带来粮价刚性上调的预期,造成了粮价越来越高、国内外价差扩大等现象,长期来看,扭曲了粮食市场,不利于粮食的稳产和农民增收,会议提出的“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对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启动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根据改革方案,如果农民卖棉花和大豆低于此前确定的目标价格,则由国家对其进行补贴。专家认为,以目标价格制度为方向,改革原有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有望最终解决当前我国粮食市场面临的种种难题。

作者:沈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