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公益项目启动 修复湖南局部重金属污染土壤

29.05.2014  19:32

  (项目选址区域(红框内)。)

(记者 冯钧 通讯员 彭小云)湖南地质背景复杂,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而这给湖南带来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同时,也让局部地区由于矿业开发,土壤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再过几年,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善。今天,国土资源部2014年度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修复污染土壤项目在长沙启动。首个项目选址在湖南湘江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易家湾地区。

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选址易家湾地区是根据《东洞庭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有关成果综合选择的。易家湾地区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较高,区域内有竹埠港化工园区,易家湾-昭山地区的土壤受到以镉、汞和砷为主的重金属复合污染,污染成因复杂,污染物类型多。

而此项目将通过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在厘清有关污染物的基础上,开展电动力学-渗透反应格栅/稳定化联合技术修复得合污染土壤的研究,为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和复垦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形成一套完善、行之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治理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为湖南其他类似地区污染防治提供一个范例,并力争在其他地区推广实施该项目。

项目有关负责人说,项目的原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固化,通过加入化学物质,降低重金属的活性,使其不被植物吸收;另一方面是过滤,将正负电极埋入地下两端,用电动力将毒性较高的重金属及有机物质向电极端移动,污染物质再与渗透性反应墙内的填充基材发生反应,从而降解成毒性较低的低价金属离子和有机物,最后再移除污染物。而在采用这一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湖南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项目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和湖南省地质调查院申报,并且完全公益。“我们开展此项目只有成本支出,所有人员都不拿一分钱工资。”该负责人介绍。项目区通过修复,将于2015年下半年取得初步成效,整个项目周期为3年。项目的实施极大推动湖南其他局部地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