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深山惊现"丧尸药"半成品 厦警方破获制毒窝点
同安深山一处废旧的养猪场一夜之间被推倒并搭起彩棚,这里偶有几名男子走动,有人定时给他们供应食物,深夜才有车辆运货上山……您可能想不到,这里正在制造一种名为“丧尸药”的新型毒品,人吸食后易出现幻觉,甚至可能会撕咬啃食他人,就像感染了“丧尸病毒”。
昨日,厦门警方对外发布消息称,警方捣毁一个制毒窝点,首次缴获“丧尸药”甲卡西酮半成品1.8吨。这也是厦门首次发现这种新型毒品。
发现线索
有人藏在深山中制毒
事情还要从今年春节说起。今年2月,同安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获悉,有人购买大量易制毒化学品,暗中进行制毒的计划。当时警方正在进行扫毒专项行动,风声太紧,嫌疑人没敢轻举妄动。
到了4月中旬,线索重新浮出水面。据悉,有一伙人正在购买铁桶和玻璃器皿等工具,选定在同安新民镇西山岩的深山里准备进行毒品生产。
民警马上开始侦查,发现同安西山岩地形险峻,丛林茂密,只有一条山路蜿蜒而上。一天晚上,有3辆车上山,中间是一辆小货车,前后分别是面包车和越野车。警方侦查员的车辆在路口尾随过“探路”的越野车,但被它带着在山上绕了几个小时后甩掉了。这些车为何要深夜上山,深山里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警方意识到,靠尾随和埋伏布控的方法侦查很可能被嫌疑人发现。怎么办?警方甚至想到出动无人机进行航拍,但白天无人机容易暴露,夜间又无法使用。所有线索都指向这座大山,可是这座大山的范围比一座鼓浪屿还大得多,如何才能找到嫌疑人的藏匿之处?
进山侦查
多次乔装上山找到毒窝
根据以往的经验,制毒窝点一般有大桶、有刺鼻气味等,首先必须确定窝点的位置。
为了不打草惊蛇,专案组民警化装成当地村民,4月24日下午,民警穿上迷彩服,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还在车后座挂着两个大菜篮子,在山路上骑了一个半小时却一无所获。
在经过几个路口时,突然树丛晃动,有人从树丛中窜出来,往上山去了。民警意识到,这个路口可能藏着制毒窝点的暗哨。
打开卫星地图,图像上的山脉大部分被绿色的森林覆盖,有几处零星的白点可能是民房。于是,专案组着手一一排查这些民房。
第二天早上8点,两位民警手拿镰刀,戴着草帽,扮成农民徒步上山。为了避开暗哨,他们不再走前一天走的路,而是用镰刀披荆斩棘,排查了一个又一个可疑地点,但仍旧空手而归。
接下来的两天里,民警乔装成电力维修工、护林员等上山,直到4月27日中午,在翻过一座山后,眼前的一切让民警兴奋起来。
这是一处小山坳,从望远镜里民警看到,靠山坡有一个大彩棚,看起来并不是普通民宅。民警悄悄来到坡上,在距离彩棚不到10米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熏得民警流眼泪。只见20多个大白桶在阳光下暴晒,红褐色的液体特别显眼。彩棚里不时冒出烟雾,还有机器轰隆作响。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就是民警要找的制毒窝点。
突发意外
两名猎人搅乱抓捕计划
警方原打算在5月1日凌晨进行抓捕,却被两名不速之客搅乱了计划。
4月29日下午,蹲守的民警发现,有两名猎人为寻找猎物突然闯进彩棚附近。猎人看了几眼后马上就离开了。紧接着,彩棚里的人员也突然逃散。
“糟糕,这一行为极有可能惊动他们。”民警判断这伙人还会回来,因为制毒原料还在这里。不过,等到5月1日再行动已经来不及了,同安警方决定,提前抓捕。
抓捕行动
抓获5人,缴获大批原料
4月30日,同安公安分局抽调80余名警力成立抓捕小组,决定把这些人先放下山,在山下的路口布控抓捕。
4月30日晚,果然有一辆货车上山了。深夜11点,这辆赣B牌照的小货车一进入安溪路口红绿灯,10多辆警车就将其截停,民警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林(男,35岁,龙岩市连城县人)和华某沛(男,29岁,龙岩市连城县人),并在货车上找到20多桶红褐色液体。经检验,其中有甲卡西酮半成品1.8吨、麻黄碱1.29吨。
随后,专案组民警又在制毒窝点及同安市区抓获洪某火(男,62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西山村人)、叶某注(男,23岁,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褒美村人)、洪某峰(男,38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西山村人)。
经警方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叶某注介绍犯罪嫌疑人洪某火、洪某峰以10天3万元的价格,为制毒窝点提供场地、住宿和伙食供应。犯罪嫌疑人陈某林和华某沛自4月中旬开始制作毒品。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拘。
丧尸药
“丧尸药”学名甲卡西酮,在中国俗称长治筋、浴盐、喵喵、象牙、光环、香草的天空,因人服食后面部会出现类似丧尸的斑纹,并出现啃咬他人的行为而被人称为“丧尸药”。
甲卡西酮是苯丙胺的一种类似物,属新型致幻剂类毒品。此药一般为粉末状或与水混合液体,吸食饮用后有提神作用,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若无节制摄入,会造成短期记忆消失、心率剧增、出汗增加、瞳孔扩散、行为失控、自残,以至陶醉于肢体暴力中,中毒者甚至无法用镇静剂恢复状态,只能直接麻醉,吸食过量易造成不可逆的永久脑部损伤甚至死亡。
相关案例
“丧尸药”案
国内外多发
●2007年,法国首次发现甲卡西酮。当时法国警方将其当做“摇头丸”送去检验分析。而在澳大利亚一些地区,甲卡西酮被当做“摇头丸”出售,在欧洲、美国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2009年夏季至2010年3月,英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甲卡西酮滥用问题。
●2011年6月,山西禁毒干警在长治查出一些矿工为集中精神而吸食的“面面儿”里添加了甲卡西酮。
●2012年5月,美国迈阿密警方开枪打死一名男子,因该男子在高速公路上攻击一名流浪汉,啃掉其近80%的脸部皮肉。事后调查称,该男子事发前曾吸食“丧尸药”。
●2012年11月,香港街头一名90后青年疑吸食“丧尸药”后袭击某中学保安,继而咬一名少女的颈部后,被警方制服拘捕。
●2014年5月,哈尔滨市公安局破获贩卖毒品“丧尸药”案件,缴获甲卡西酮7000克。
●2014年5月,陕西省三原市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造、贩卖、运输新型毒品案,查获甲卡西酮128公斤。此案中提供毒品配方的是西安一高校原化学教授,制毒者曾是化工厂厂长。(记者 于婧媛 通讯员 厦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