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玩分拆上瘾 中药老字号祖孙三代齐上阵
今天,香港创业板多了一只股票:同仁堂国药。顾名思义,这只股票的“老爸”是百年中药老店同仁堂。
事实上,说“老爸”并不确切,按辈分算,在A股上市的同仁堂其实是同仁堂国药的“爷爷”。就在距离不远的香港主板,同仁堂科技才算是同仁堂国药的“爸爸”。
尽管上市的时间相隔经年,“爸爸”却也在创业板一趴十年。早在2000年,同仁堂科技便从A股上市的同仁堂剥离“单飞”登陆港交所,同仁堂国药一直是其名下资产,直到2010年才转战主板。
时隔十三年,再度玩起分拆游戏的中药老字号一手造出资本市场的“祖孙三代”,成了不折不扣的“同仁堂系”。其背后动机究竟是圈钱惯性、利益输送的难言之隐,抑或纯净的业务诉求?
同仁堂再造新股
同仁堂国药分拆上市的风声去年底就已密布。去年11月1日,同仁堂科技便在联交所发布公告,建议分拆同仁堂科技附属公司“北京同仁堂(香港)国药有限公司”在创业板独立上市。此后运作成功,同仁堂除了“百年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古典头衔外,再添一个充满现代感的称谓:“首个二次分拆并再次登陆概念股的国内药企。 ”
会有所谓“再次”的说法,是因为同仁堂在十三年前就曾有过一次华丽的拆分。 2000年10月,同仁堂科技从同仁堂分拆,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随后的2010年,剥离同仁堂A股的同仁堂科技成功在H股上市。
当时的同仁堂就是国内第一 “分拆股”,但它一直在为“挑战自我”般的破除记录而努力。记者了解到,为了重施故技地将同仁堂国药的资产剥离,早在2011年3月1日,同仁堂科技就首次提出要分拆上市,但该申请在2011年8月29日失效。时隔一年多后,同仁堂科技执着地再次递交了分拆上市的申请。
从时间轴线上看,海外上市一直是同仁堂的梦,而素来残酷的资本市场却似乎从未令这位中药老大哥失望过。还在1999年上半年,刚在A股上市不过2年的同仁堂就默不作声地开始投下四枚棋子。
它专门从中高层中抽调人马,组成四个工作小组,分别筹划推进海外上市、中药现代化、生物制药和全球中药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工作。其中,海外上市小组便是由副董事长王兆奇亲自牵头,因为头绪比其他三块更为繁杂。
当年的国内资本市场上,分拆上市还没有成功的先例,至于从A股分拆到境外上市更是闻所未闻。如何平衡A股股东和国际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并有利于A股公司和H股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个现在看来已不再神秘的问题,在当时几乎让公司头脑们费尽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