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安网9月10日讯( 福建长安网记者 法制今报见习记者 洪凌霄 ) “治安案件、群体性事件、信访件居高不下”和“无群体信访、无械斗、无民转刑、无非正常死亡”反差如此之大的两种现象在1年内完成了转变,一种好奇感不由涌上记者心头——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何以公正、平等地面对各种纠纷,化解一桩桩棘手的事件?
慕名之下,记者来到漳州长泰县林墩工业区司法派出机构,正巧他在帮一对外来工夫妇做调解工作,双方有说有笑,丝毫没有剑拔弩张的调解氛围。他就是长泰县司法局林墩司法行政派出机构负责人、林墩工业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王云山。
肩挑重任 却落个“我们不相信”
林墩工业区有一两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几乎和本地人持平,大量的流动人口引发了诸多的矛盾纠纷,4年内3次被市、县定为综治重点整治单位。为此,长泰司法局专门在此设立司法行政派出机构,但调解工作亟需一位能挑维稳工作的“大梁”。
2012年初,王云山被指派到林墩当负责人。刚入职,王云山就接到当地派出所转接过来的一起“涉外”劳资纠纷。外来务工人员郑某欲与厂方解除劳动关系,但双方存在劳资纠纷,该厂就将其身份证、行李扣押下来,并拖延发放工资。
在了解情况中,郑某很不信任王云山,认为他会偏向本地人。于是,王云山亲自找到厂方协商。谁料,该厂老板林某却直斥王云山:“你们该管不管,却偏心外地人,有没有考虑我们?”
还未深入调解,就被双方不信任,王云山感受到了压力,但他没有妥协,始终以平和、公正的心态多次与双方交流。最后,林某将行李归还给郑某,并向王云山致歉。
“我们刚到这里,他们不信任也是常情,但只要我们坚持公正,相信他们会理解的。”王云山凭借着他的公正处事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林墩群众的心里建立起信任。
计上心头 总结出“老乡劝老乡”法
王云山说,公正、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并不只为了解决某一个纠纷,而是为了解决困扰林墩多年的难题——涉及外来工的纠纷如何更好地调解。
在一次由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协助调解的纠纷中,王云山发现如果由老乡来劝老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计上心头的王云山立即联系当地政府对林墩工业区的热心外来工做了一番了解。
“康宅”、“大丘田”是林墩的两个工业小区,这里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2013年,王云山挑选了6名热心的外来工,并亲自培训将其发展为义务调解员,在两个工业小区成立了“人民调解服务点”,由外来工调解外来工纠纷。
“我们都戏称,这个叫‘老乡劝老乡’工作法。”说到这两个服务点自成立以来,成功调解61起纠纷,制止械斗7起的工作成效,王云山脸上满是喜意。就是这样一个点子,让王云山成功地“打入”了外来工和当地群众的内部,辖区治安得到了保证,而他也成为群众口中亲切的“王所长”、“王调解”,困扰多年的涉外纠纷难题也有了答案。
平等待人 群众称“我就听你的”
两年多以来,王云山接手并化解了近200起的纠纷,树立起了林墩司法的公正形象,一时间王云山的电话号码“风靡”整个工业区。
“电话就是我的‘贴身秘书’,从未离身,一天到晚响不停。”王云山笑言,采访期间,他的电话响了几次,都是工作。
今年3月,外来工汪某在林某的石材厂从事磨板工作时,不慎受伤致左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在汪某住院期间,林某支付其医疗费共计26000元,并先后支付给汪某共计3000元的生活费。
出院后的汪某从朋友那了解到,林某的3000元根本不够其后续治疗,遂与林某就赔偿问题起了争议。之后,林某主动打电话找到了王云山,要求其帮忙调解,“这种事你们熟悉,我相信你们,我就听你的。”面对林某的请求,王云山在了解双方诉求后,几次召集双方进行协调,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他们有担心是正常的,但他们愿意信任我,我就得一碗水端平。而只要一碗水端平,就不怕烫手!”就这样,王云山用一张嘴皮子、一颗平等待人之心,在林墩调解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本地人、外地人无一不对他信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