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转型征程上的福建航标

11.01.2016  09:22

  新华社记者刘亢、康淼、胡苏

  一年多以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寄语八闽“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牢记嘱托,孜孜不怠;福建省在创新中蝶变,在开放中拓展,谋发展注重绿色永续,思改革力求协调共享,圆满交出2015年答卷:

  ——这一年,福建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这一年,福州、厦门名列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前茅;

  ——这一年,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双区”战略推动新一轮开放热潮;

  ——这一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如火如荼,福州新区又蓄势启航;

  ——这一年,厦门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泉州被中国工程院列为“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试点。

  刚过去的2015年,新起点伴随新挑战,新目标提出新要求。福建在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呈现重大转换、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把握新常态、力争引领新常态,圆满收官“十二五”。

  坚实脚步,开启转型征途;明晰目标,定位成功航程。福建精彩纷至沓来,让人瞩目心动;海西板块悄然隆起,正描绘新的经济版图。

  2015年9月1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青州港区集装箱码头。该港口所在区域为福州新区的核心区。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机制活:立足特色激活政策优势

  自贸试验区是2015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词,自4月21日挂牌以来,福建自贸区已是硕果累累。在基础建设加快、“物理”变化不断发生的同时,管理理念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

  福建自贸区建设着力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在登记注册方面,企业对于简化程序、统一代码的呼声非常强烈。对此,福建自贸区率先推出“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举措。去年10月份全国推行的“一照一码”就是以福建的探索为蓝本。

  为了推动制度创新,福建自贸区组建了创新顾问团队;建立了创新举措、开放措施、招商引资三项通报制度,推动比学赶超。福建省还赋予自贸区最大限度行政审批权限,能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80%以上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下放自贸区实施。

  福建自贸区已推出实施109项创新举措,经第三方独立分析评估,其中45项为全国首创。自贸区创新举措一旦成熟后,福建省马上进行复制推广。目前已有30项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实施。

  自贸区推动福建改革创新,而“海丝”核心区建设则推动福建进一步开放开发。2015年11月,福建省发布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

  “侨、台优势是福建省建设‘海丝’核心区的独特优势,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达1580万人,其中约80%集中在东南亚;台湾同胞有80%祖籍福建。闽台两地与东南亚地区习俗相似、文化趋同,民间交流量大、面广,福建省将发挥好侨、台优势,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是全球首家国际化专业海产品交易所,也是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18个项目之一。

  “我们采用‘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渔业贸易模式,实现从铺位经济向席位经济转型。从2015年3月16日正式对外运营至今,已实现交易额近1000亿元,渔业企业会员125家。今后,我们将在东盟10个国家各设一个分支机构,推动中国-东盟间的海洋经贸往来与产业合作。”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主席江雄说。

  随着“海丝”核心区战略的推进,福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福建企业到印尼、缅甸等地设立远洋渔业基地,福建远洋渔业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全国第一;厦门大学则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告诉记者,福建要增强发展动力,从改革、开放、创新中获取红利。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和影响发展最突出的环节和领域入手,从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在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再研究推出一批改革项目。要抓住机遇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重中之重是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和福州新区的政策效应。

  2015年9月10日航拍的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的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和福州规划馆,这里是福州新区的核心区。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产业优:精准发力补齐产业短板

  在福清江阴工业集中区,一座现代化的石化生产装置拔地而起。这个名为“中景石化科技园”的地方,一年多以前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已有亚洲石化行业最高的丙烯丙烷精馏塔矗立于此。2015年10月23日,这一投资达150亿元的民营重化工项目工程建设安装全部完成,下一步将进入全面联动调试阶段。

  “聚丙烯是一种战略性资源,目前在国内供不应求,该项目上马后将有效缓解国内聚丙烯供需矛盾,符合国家能源综合利用的环保产业政策。”中国软包装集团董事局主席翁声锦说,该集团将成为全球聚丙烯薄膜产业中综合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企业。

  产业偏轻,龙头不大,曾是福建经济的基本家底,福建还未产生一家产值达千亿元的工业企业。为此,福建省提出,转型升级关键是要针对当前发展的短板,努力实现精准发力。

  2015年福建经济增速稳健,关键是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确定的投资项目,多属于补齐短板、做优增量,有利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项目。”尤权说。

  去年,由全球集成电路巨头台湾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2亿美元的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在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园动土,该项目规划最大月产能为12英寸晶圆5万片;同时,清华紫光投资40亿元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厦门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在福州、平潭等地,京东方显示器、华映科技高清面板、福清核电5号机组等重大项目也纷纷落地。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福建省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的特大项目有20个,完成投资485.88亿元,同比增长37.6%。这些项目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陆续投产,将对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做优增量的同时,福建省积极提升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泉州在全省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2014年以来,近千家传统制造企业应用国产数控系统1400多套,建成制鞋、水暖卫浴等数十条自动化生产线,帮助企业减少用工20%左右,降低设备成本30%到50%。

  福建龙马环卫公司本是一家专门生产销售环卫车辆等环卫装备的企业,该公司进行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近日签署协议,对海口市龙华区创新进行环卫承包,不仅卖了环卫车辆等环卫设备,还承包了当地所有的道路清扫保洁等环卫工作。通过在要素资源、资本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新的供给对接新需求。这家企业产品更有竞争力,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福建产业升级力度加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取得新成效。福建省千亿产业集群或基地已达1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1万亿元。产业基础夯实后,“十三五”福建产业升级版值得期待。

  福建省代省长于伟国认为,“福建省各地都有一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我们要善于发现亮点,积极扶持、及时推广。围绕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开展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细分行业、精准施策,优化存量、创造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