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贸片区22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
编者按
今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即将迎来挂牌一周年。
厦门自贸片区改革成效如何?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赴厦门采访时了解到,一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已推出184项创新举措,出台了90项政策措施。更加令人振奋的是,在福建省通报的126项创新举措和39项开放措施中,厦门片区分别有62项和28项,其中属全国首创达22项之多。
制度创新的结果,是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一年前,厦门片区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是全球第30位。一年后,厦门片区的营商环境排名已提升至23位。
一系列足够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表明,如今的厦门已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通过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这座昔日的海滨小城,正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 余瀛波
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公布和印发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4月21日,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从面积看,在这批自贸区当中,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是比较小的——区域面积只有43.78平方公里,约占厦门市陆地面积的1/38。
不过,小区域却可以有大作为。据统计,一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已推出184项创新举措,出台了90项政策措施。目前,在福建省通报的126项创新举措和39项开放措施中,厦门片区分别有62项和28项,其中属全国首创22项。
其中,“一照一码”在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被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获国台办授牌“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都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成功典范。
最先实现“三证合一”登记模式
去年10月1日起,全国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这块被认为是审批制度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早在去年3月26日,就在厦门率先被解决。
因审批制度同时涉及工商、税务、质监三大政府职能部门,所以要想将“三证三号”合并为“一照一码”,打通“最后一公里”,绝非易事。
在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记者看到,最繁忙的窗口就是企业营业执照发证窗口。正在等候领取执照的马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办证起码需要十天半个月,现在最多3天就搞定了。”马女士是一家代办机构的工作人员,也是自贸片区行政效率不断提速的最直接见证者。当天,她只等了十多分钟,便拿到了营业执照。
据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熊衍良介绍,正是在厦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这项制度创新于2015年6月1日起在福建省全省推广,并于10月1日起在全国复制推广。
审批制改革作用下,企业开始“跑步”进入自贸片区。统计显示:自揭牌至今年3月底,厦门片区新增企业10807户,注册资本1611亿元人民币,新增企业数比自贸区成立前超出了5倍多。
率先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继首个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后,厦门自贸区又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贸易的便利化,被评定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目前在厦门自贸片区内,共有十余家报关公司,每天,从全国汇聚到这里并流向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货物,大多都要经过他们完成报关手续,因此,这些报关公司也便成为这项改革的见证者和受益人。
怡中公司从2008年就进入厦门保税区,开展散货拼箱的报关业务。怡中公司总经理陈昌读告诉记者,改革前,散货拼箱业务属于二线报关,即在单票货物进来后,整个柜子还要向海关再申报一次,也就是在海关系统需要重复录入两次。
“由于录入时都是人工操作,每个人打字又都可能会出现差错,所以以前我们录一份单子,一个货柜一般就需要四五十分钟,时间长、效率低,我们的报关员还要经常加班。”
而在厦门自贸片区率先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后,作为这项政策的直接受益人,报关企业开始采用“一单两报”,即通过系统直接导入数据,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出错率,时间也大幅缩短。“现在再录一份单子,只要四五分钟就搞定了,比改革前至少能节省半小时。”他说。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在厦门自贸片区迄今推出的184项创新举措中,有多达72项都是贸易便利化措施。
与此同时,厦门口岸在减免进出口申报环节报关报检费用方面还在不断发力:从今年4月1日起,不再向报关行收取“报关数据传输费”、不再向自理报检企业和报关行收取“报检平台使用费”等申报环节报关报检经营性服务收费。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在报关报检方面的费用“担子”已基本卸除。
创新监管助推航空产业腾飞
在厦门自贸片区内,有一家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太古),它与北京三里屯的“太古里”均属太古集团。
事实上,这个厦门太古名头更大。作为全球领先的飞机维修工程集团,根据业内权威杂志《航空维修与工程》统计的2014全球维修企业机体维修工时数排名,该公司以1170万工时排名全球第二。
据厦门太古物流经理许建清介绍,厦门太古成立23年来,已经从最初的一个机库发展到目前的6个机库,成为世界上最大和维修能力最强的飞机工程服务基地之一。
“对于飞机维修业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如何让来自全球各地的航材快速通关、又好又快地维修,是影响厦门太古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许建清说。
了解到这一需求,厦门海关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为航空维修业“量身定制”出“修理物品+保税仓库”的服务举措。
如今,在厦门太古公司内的保税仓库里,存放着十几万种可能用到的维修航材。仓库实施实时出库、集中申报、无纸通关、随报随审即审即放、客带货快速通关验放等便捷通关举措,工作人员每天分7个时段把所需的航材送往各个维修机库。2015年,厦门太古飞机进场维修架次同比增长28.7%。
不过,许建清也提出,“虽然在现有政策范围内,通关速度已经做到最快,但希望更够再减掉中间的一些环节,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航空公司及维修企业,而是来自全球。”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在厦门自贸片区内,正在研究建立一个航空维修综合实验区。
出台办法鼓励两岸青年创业
根据国务院去年4月20日公布的四大自贸区总体方案,除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和创新等共同之处外,四大自贸区也各具特色。
其中,在给福建自贸区的任务中着重突出,要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更加注重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关系。
事实上,在对台贸易与交流中作用最为凸显的,便是厦门。厦门海基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便是仅用7个月时间就打造出的一个两岸青年创业平台。
据创业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群介绍,该创业基地去年6月16日挂牌,9月初开始正式招商,到现在才不过7个月时间,入驻的企业就已达41家,其中27家是台资企业。目前,第二批52家企业也已签约,即将入驻。
创业基地之所以受到两岸年轻人的青睐,原因是它可以提供比其他地方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支持。其中,仅办公室租金一项,首批入驻企业一个月租金每平米只有25块钱,而在市区办企,同等条件下,差不多要60多元,如果跟其他的写字楼相比,那就便宜更多了。
除此之外,由于基地运营方对互联网领域比较熟悉,还可以邀请服务商、专家、创业成功者等现场传授经验。
今年3月25日,在创业基地现场,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举行了隆重的政策兑现仪式,依据《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扶持办法》,向第一批入驻的企业和个人发放补贴。厦门顶钧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中欧班列解决重去空回难题
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中,厦门自贸片区同样也发挥出先行先试的引领者作用。
去年8月16日,全国四大自贸试验区中,首条直达欧洲的班列——厦蓉欧班列从厦门海沧出发,经成都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直达欧洲的运输枢纽城市——波兰罗兹站,再快速分拨至欧洲各地,全长1万多公里,运行时间15天。
据厦蓉欧(厦门)快铁班列有限公司厦门新丝路快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邢屹介绍,从目前来看,这条线路通过对台湾和东盟的连接,可以看到把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形成一个闭环,也就是说,把“海丝”和“路丝”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对接。
据了解,如今厦蓉欧班列的客户,多是从过去的海运向铁路运输“转轨”。从海运改为铁路运输,其背后有一本对比账。“虽然铁路运输费用要比海运贵些,但是要比海运节省时间,企业受益更多。”邢屹介绍说,走海运到欧洲,通常都要30至45天,而通过厦蓉欧班列,15天即可到达,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供应商的资金成本。与空运相比,铁路运费仅为其五分之一,优势同样明显。
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中旬,该班列共发出25列。从2016年3月开始,目前每周的一趟班列已经增加到两列,除了常规的面向所有货主的公共班列外,新增了一趟企业订制班列。邢屹预计,“按照目前的速度,今年全年应该至少会发出100列。”为解决“重去空回”的问题,在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的协助下,目前已经找到解决方案。
据悉,这条通道正在欧洲的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等多座城市,筹建境外采购网点,将欧洲的汽车、食品等优势产品运往国内。“等我们这些点设置完成后,实际上回程货物在国内的销售,包括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销售情况,前景都是非常乐观的。”邢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