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专访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秋雄
近日,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秋雄接受新华网福建频道专访,畅谈厦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陈部长您好!欢迎您做新华网的专访。
陈秋雄:主持人好!新华网的各位网友好!很高兴能够来到新华网访谈。
主持人:陈部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解决“四风”的问题。请问陈部长,厦门市在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四风”问题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陈秋雄 :厦门作为副省级城市,我们连续参加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连续参加两批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们非常有益,我们可以把前后两批通盘考虑,统筹运作,前后呼应,上下相连,提高整体效果。比如说,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各个区进行了先行先试,他们也参加了问题的征集和讨论,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时候,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通过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来促进,这样就上下前后形成环环相扣。更重要是把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运用到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来,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通过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来促进,因为作风的问题,很多根子在上面,通过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排查,上下互动,共同提高。所以我们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都可以做到谋划在前,先行一步,在每个环节上我们都有一个主动权,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地进行,各个环节很扎实,而且有一些新的亮点,这是我们厦门工作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厦门也善于运用本地的一些特色。本地的特色,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挖掘和发挥本地独有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1985年到1988年期间在厦门任职工作,期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良作风,如联系群众、锐意进取、为民服务等精神。这些优良作风我们要做为有益的教材,认真学习,深入实践,所以我们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整理并编印了两个独有的教材,一个是习总书记在厦门工作和视察厦门时的重要讲话选编,一个就是围绕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讲话选编。这都是我们在规定必读书目之外再结合厦门实际加进来的。另外我们在市委党校还开设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专题辅导,给我们领导干部讲述当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的工作作风、思想。这是厦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好的优势,对我们的学深学透和思想提高有很大的促进,是非常有利的条件,有力地深化我们学习交流的成果。
主持人:厦门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还开展了“治庸问责”的专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请问陈部长,这项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怎样?
陈秋雄 :不良的作风主要表现表现在五种现象上,这五种现象就是“庸作为、虚作为、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实际上其根源都是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聚焦“四风”突出问题中抓住整治这五种现象来加以解决。“庸作为”就是不思进取,也有能力的问题,无法做出更优的事。所以对这问题也是从教育和学习上来推动和解决。把“治庸问责”活动作为我们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专项活动来抓,这个效果是很好的。针对改变作风,要采取更加坚决的态度,果断的措施,用整治的方式来加以问责。“治庸问责”活动开展以来,有40多位处级和科级干部受到问责,有的受到了停职检查,诫勉谈话,调整工作岗位等的教育活动。通过“治庸问责”,对改变整个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起了很好的作用,对解决“四风”问题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主持人:我想了解一下干部的“庸作为”表现在哪几方面?
陈秋雄 :“庸作为”就是缺乏担当意识,按部就班、等因奉此,缺乏把工作做得更好的积极性;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不敢担风险。这样就造成了工作上的问题,都明哲保身,怕的就是承担责任和矛盾。这就是“庸作为”很重要的体现。“庸作为”第二个体现是能力素质,无法做出一流业绩,工作过于平庸。如果我们工作都停留在一种一般化、常规化的状态,那么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就很难先行先试,很难当好排头兵,就很难有优势来推动特区的发展。这也是“庸”的一个表现。一个是思想方面,一个是素质能力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一种作风上的问题。
主持人:我想了解一下厦门在“治庸”过程中有没有碰到一些阻力?
陈秋雄 :“治庸”中首先是干部思想受到一种震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叫“治庸”,“治庸”打击面大不大?有这个担心,干部对这个问题的认同还是有一个过程的。但是我们抓住典型的案例来开展教育。这些典型的案例出来了之后,大家确实感到不整治这些问题,对工作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大家从这个事例中也得到了思想上的认同。一方面是“治庸”,一方面是对优秀干部的使用,评优评先上也给予鼓励,这个导向起来了,坚持“两手一起抓”,大家慢慢地理解并接受。所以这个工作开展起来目前很顺利。虽然是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行动,但是也有一个常态化的问题,就是解决干部工作中的思想作风状态问题。许多干部归根到底是存在对人民不负责的思想状态,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这个问题一定要加以解决和根治,才能够在整个干部精神上加以改变,所以这个(治庸)是必须的。
主持人:谢谢部长给我们解读“治庸”。中央提出要“开门搞活动”,厦门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期盼方面,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
陈秋雄 :“开门搞活动”是厦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宝贵经验,第二批的特点就是在群众家门口搞活动,更应该把“门”打开,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怎么样能够做到这点?我们主要抓住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组织广大干部“走村入户”和“走街入户”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抓得很广泛,也很扎实。基本上来说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各区工作的干部全体都参加了“走村入户”和“走街入户”,这样从区级领导到镇、街的干部将近两万多人,这两万多人每个人都利用周末的时间或者夜晚的时间或者工作的时间到辖区里的居民和村民的家里去跟大家拉家常,征求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改进意见和批评意见。这样的“走村入户”、“走街入户”对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有好处。一个是在听取意见上的面很广,第二个能听到群众的真话,这些真话就弥补了原来仅仅是在开座谈会的有限范围来听取意见的不足。家家户户谈到干部走到我们家里来,这样群众才会愿意参与进来。这样大家就可以明白群众期望的问题是什么,在查摆“四风”问题上、工作问题上找得实和准,在整改问题上就有的放矢,贴近群众需要。厦门“走村入户”的面很广。厦门的农户大概有11万多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走访了98000多户,走访面达到了88%。社区我们走得更多了,厦门社区居民将近41万户。目前已经走访了37万多户。走访面也达到了74%。这样一个广泛的走访面真正的把群众路线贯彻起来。刚才讲的意见问题的收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两万多名干部都用实际的行动走到群众家里和身边,这本身就是作风的改变。这就是我们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很成功的一个过程。所以“走村入户”、“走街入户”亲近了群众,听到了好的意见,让许多群众感到干部的作风大大改进了,群众和干部的沟通很顺畅,收集了大量的具体的意见。
主持人:群众具体都有些什么意见,是怎样具体解决的,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
陈秋雄 :在第一批的“走村入户”中,我们先走一些生活困难户,还有一些是信访户和一些拆迁户。这是我们工作中遇到难题的集中点,通过走访这些“户”,把收集意见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难题就一起解决了。通过这样的深入走访解决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最近以来厦门信访量大量的减少了。因为上访变成了下访,有什么问题直接提。我们建立“走访日志”,把提上来的问题记录起来,建立台账,一个一个问题加以落实。推动这样的走访深入解决问题,对干部作风上有了整改,更多是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得到了充分的解决。许多民生的问题、干部纪律的问题、服务的问题等等都得到了解决。收集之后就立即整改,几天内能解决就加以解决,不能解决也要承诺解决的期限。这就给群众很好的回应。通过这样的群众走访,建立了群众参与的信心,群众感觉这是真搞,不是机关关起门来自己学习,而是立足于解决问题、直面问题,让群众对政府的信赖感更强,收到更好的效果。
主持人: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经常提到解决好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的问题。这方面,厦门有哪些好的做法?
陈秋雄 :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也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厦门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主要是结合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报到、服务群众的活动。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服务这是很好的组织形式,但是要防止走向形式主义,形成扎堆下去,无序的状态,所以这个方面就非常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我们创新的工作方式就是克服简单的形式上到社区报到,这样造成有的社区来的人很多,有的社区来的人很少,而且有的来了不知道做什么(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资源配置”来解决。实际上群众需要的服务,不同的社区、农村,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应该要针对这种需求来提供我们的服务。这种服务就是把我们的市直机关和区直机关根据需求加以配置。这样的服务才会有效果,才会受群众欢迎。我们创设网络化的配置,就是把社会上的需求和我们能够提供服务这两者之间用市委组织部开设的服务信息平台公布出来。这个信息平台就可以把群众和社区的需求申报上来,机关和党员进行认领,完成配置,这也是市场化的手段。这样的服务可以达到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我们机关党员提供的服务,每一件都是有效果的。比如有的社区进行环境的设计,这就是要专业的(设计人员),而我们机关就有这种资源。他们有这种需求,我们通过机关派出干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类似于这样的活动,我们为群众解决实际需要达到了7500多件,每一件都是实实在在的实事。通过这样的服务让我们机关干部能够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社区去搞活动,这样又不影响他们的工作,我能办的事我就去,我们机关有不同才干、专业的人可以配置到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农村去,达到最优化的配置。因为简单的到辖区去服务报到,原来就是局限于自己的机关所在地,这样就形成了扎堆,分布就会不均衡,这样就需要信息平台加以调节。有的需求在信息平台上得不到配置,我们还可以组织专业的队伍下到社区、村居,把我们的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另外,我们还针对农村中集体经济薄弱的状态开展了“党建富民强村”活动。福建省委提出“百姓富 生态美 ”,我们进一步提出“组织强”的活动。通过“组织强”,来保证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就是把我们机关里的党员、机关里的专业技术等各种资源能够用一个桥梁配置到我们农村去,帮助他们的发展。从政策上、项目上、技术上、思路上帮助农村发展。我们100个机关挂钩了94个村。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原来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全市农村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大大的提高,达到15008元,比上年增加了11.5%,这就达到了农民增收,集体经济的壮大。通过这样的壮大改变农村的面貌,同时又进一步改进了群众的生活,也让他们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主持人:目前来讲,厦门市采取了哪些组织措施来深化实践教育活动的效果?
陈秋雄 :组织措施中有一条措施比较重要,就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育阶段,我们提出了开展“四在一线”活动。在福建省委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中,我们提出来“四在一线”。“四下基层”是习总书记1988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提出来的,就是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我们厦门也开展了“四在一线”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志2002年任福建省长视察厦门时,对厦门提出来的“四句话”,我们把它概括为“四在一线”,第一句话就是在基层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第二句话就是在基层第一线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第三句话就是在基层第一线汲取群众的智慧,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第四句话就是在基层第一线解决问题,推进发展。我们把它归结为“四在一线”,这是对“四下基层”的深化。“四下基层”实际上就是解决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干部工作的位置、工作方位的问题,就是要到基层,带动工作作风的转变。“四在一线”中的倾听群众意见,是要从群众的意见中解决问题,汲取群众的智慧等,实际上更深一层就是解决干部下到基层之后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我们不仅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反过来群众也帮助机关干部的工作,这就是互动的作用。这样领导机关和群众的关系更亲近,反过来帮助机关改进工作、改进作风,就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所以这一条也是厦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倡的贯彻落实“四在一线”的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上,我们也总结了第一批有益的经验,在组织手段上怎么样更切合实际,做到更加有力。我们认为必须对活动建立引导,这个引导我们要做实,就能够防止整个活动无序、空洞或者走偏。所以我们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采取了“双联席会”机制,一个“联席会”就是我们市委教育实践办公室和各区教育实践办公室的联席会议,一起听取情况,研究工作。另外一个“联席会”就是省委督导组和市委督导组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两个“联席会”合而为一,这样可以说四个方面都一起结合起来,推动面上的工作,形成非常有力的指导工作。再一个就是在时间节点上把握得很好,我们每周有一个例会、通气会,同时每隔15天都制订工作的细案。在干部的保障上也带动了干部下基层。比如组织年轻干部到社区、村居里开展活动,还有我们选派的干部驻村(居)活动,选派了干部到农村基层去,重点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带动年轻干部下基层。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组织保障上,体现了领导带头的示范作用。我们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同志直接挂钩联系了思明区的莲前街道,先后五次到街道去调研和听取意见。我们市委常委直接联系的镇、街有12个,作为直接的联系点。市委常委直接联系到镇街,一竿子插到底,带动了各区的领导,也建立了307个联系点,把领导干部直接指导到下面的点。这也是把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受教育对象带到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该说对我们领导干部本身也是提高。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厦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规定动作”很到位,那么“自选动作”有什么特色亮点?
陈秋雄 :厦门最大的“自选动作”就是把“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作为厦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主要的载体。美丽厦门建设是群众的参与,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怎么样跟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结合在一起,这个载体就把它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大的一个“自选动作”。我们各区“治庸问责”的活动,“走村入户”都是“自选动作”。还有各个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厦门本身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优势,怎么样把这些优势挖掘出来也是很重要。比如说我们的集美区就弘扬嘉庚精神,嘉庚精神是爱国重教,也是一个艰苦创业,爱民、爱乡的精神;翔安区就是弘扬“马塘”的精神,马塘村原来是一个穷山沟,现在在经济实力、党建工作方面可以说是在福建省走在最前面的一个村了。这个村就是一个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同时也是通过经济促进民生改善的典型案例。我们还在全市开展学习“盖军衔”先进事迹和精神的活动。盖军衔的精神,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就是刻苦学习知识和科技,来攻克工作中的难题。这是依靠科技知识的力量来创业的一个精神。各个区结合这些活动,再加上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的精神把厦门精神结合起来。效果很好。“自选动作”还有一些很细的活动都有很多新创造,新实践,收效显著。
主持人:谢谢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