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心脏骤停去世 年仅42岁

05.12.2017  11:54
厦门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心脏骤停去世 年仅42岁 - 新浪
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潘海晖。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潘海晖

医护人员紧急抢救潘海晖。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 记者 曾昊然 通讯员 李晓兰)

  “母亲是船,母子同舟。船翻了,孩子怎么保得住?”这是刚完结的《急诊科医生》中一段医生的经典独白。对于急诊科医生潘海晖来说,他扶起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之船,但当他自己翻船时,却没有人能再把它扶正。

   运动时心脏骤停去世

  潘海晖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许多濒死患者在他手中起死回生。但这次,潘海晖却输了自己。

  潘海晖是厦门医学院附属医院(厦门市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今年42岁。本是大干一番事业的年华,他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12月1日下午,他还在急诊室抢救患者;仅隔一天,他自己就成了患者。12月2日,潘海晖在羽毛球场运动时心脏骤停,虽经过现场心肺复苏及随后二十多个小时的各级专家抢救,他仍在3日下午2时被死神夺走了生命。

  12月2日,这一天对厦门医疗界来说,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天。而这一天,潘海晖的女儿正好半岁。

  潘海晖的同事告诉记者,潘海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儿子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优异;女儿才半岁,深受大家喜欢。他的妻子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在厦门某医院任职护士。

   在患者眼中他值得信赖

  在患者眼里,潘海晖是一个好好先生。不管是不是上班时间,只要有患者前来咨询,他都会仔细地为他们讲解,从病因、用药、治疗到日常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如何养护,事无巨细。“对我们是出了名的有耐心、负责任,我很信赖他。”曾经被他救治的患者高先生告诉记者,不仅是他,许多被他救治过的患者生病了都会找他看病。极高的“复诊率”就是直接的证明。

  三个月前,一位70多岁的老人慕名来找潘海晖看病,原本没看门诊在病房工作的他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接待了老人。知道老人不认识去病房的路,他还专门接上老人。“他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潘海晖的同事说。

  还有一次,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正在进行应急演习,急救车送来3名重伤者,演习立即变成了实战。当时,其中一名伤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另一位颅骨骨折,第三位左耳被撕裂,左大腿骨折。当他得知这位大腿骨折的伤者刚到厦门三四天还没有找到工作,在厦门也无亲无故时,他立即联系医院和同事为他开辟绿色通道,所有的医药费都由医院垫付。

   像大哥一样照顾同事

  潘海晖的办公室十分整洁,他茶杯里的茶还没来得及喝完,但坐在位置上的这个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人生没有如果。但如果时间倒回到高考填报志愿时,我相信他还是会选择做医生,因为他太爱这个职业了。”一位熟悉他的朋友如是说。

  “他上周五上午还在看门诊,下午在急诊室抢救患者,上周六就躺上了抢救台,明明自己是心肺复苏的专家,却救不了自己。”二院急诊科主管护师陈晓梅红着眼眶,哽咽地对记者说。陈晓梅与潘海晖共事了十余年,在她的记忆中,潘海晖没有发过一次脾气,也从来不会抱怨,“他就像水一样温和,不管病人怎么发牢骚,他都会心平气和地去化解”。

  潘海晖对待同事非常上心,身为副主任的他从不会“使唤”同事,只要是自己能做的,都亲力亲为。据陈晓梅回忆,潘海晖只要看到同事经过,他都会先停下手边的事,礼貌地称呼他们,然后露出一个微笑。

  急诊科经常会碰到醉酒闹事的病人,不少护士会很委屈,他会安慰这些护士,给护士倒杯水,坐下来和她们谈心,像老大哥一样照顾这些年轻的护士。中午时间,作为科室副主任,他本可以休息,但是看到别的医生很辛苦,他就帮别的医生顶班,从今年6月到现在,他几乎中午都没有休息过。

  急诊科许护士长告诉记者,昨天在整理潘海晖电脑时才发现,他把从2007年到急诊科以来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电脑里,无论是和同事们的合影还是工作的笔录,都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

  潘海晖的哥哥在新加坡,多次建议他去新加坡工作,但他总是说:“我放不下医生这个职业,放不下医院,我对这里是真的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