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阐述: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

27.05.2021  23:01

2021年05月27日 第 13 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在改革开放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中蕴含着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改革开放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今天刊发的几篇文章,围绕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进行分析阐述。

——编 者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黄一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顺应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头等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冲破“”的错误的严重束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实践证明,4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们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艰辛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从来不赞成对未来社会作具体描绘,至于如何具体实施、付诸实践,需要亲身实践社会主义的人们自己去探索。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必须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一场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迅速改变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认识到,国际形势总体上是有利的。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在正确估量国际环境中对我国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基础上,我们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千方百计发展经济。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深刻指出“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命题相联系,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改革开放正是在深刻反思国际形势、紧紧追赶世界科技革命大势中发展起来的。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升国民经济,实现了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赶上时代的奋斗目标。

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广大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推动改革开放向前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就能不断开阔工作视野、完善工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谋划工作、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动实践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到群众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群众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民间鲜活的探索中萃取创造的元素,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局面的钥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改革开放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力量和智慧源泉。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造福人民(思想纵横)

杨 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顺应历史大势、回应人民期盼,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带领人民不断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造福了广大人民。

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守执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事实证明,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十三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我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2016—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提高,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形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受益学生约4000万人;重点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不断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在医疗卫生方面,推动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致力于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以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更好造福人民。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各领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出很多原因,但以下几个方面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功密码。

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把这么多的人口团结起来,形成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这个坚强领导核心。我们党建立了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同时,我们党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既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又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领导核心,改革开放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一系列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伟大成就。

坚定的人民立场。改革开放是党的事业,也是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成就,主要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可以说,在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过程中,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科学的思想指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又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发展大势、分析中国国情和党情新变化,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判断,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作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正确决策,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确保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正确的改革方法。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注重调查研究,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增强本领、提高能力。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形成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克服了改革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
我市发布28条措施
  昨日,中国(福建)东盟合作论坛在福州举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