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将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今冬中国或迎暖冬
在中国气象局近日组织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专家表示,监测和预测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很可能将出现一个弱的厄尔尼诺事件,海温比常年值偏高0.5℃到1℃,这一强度比此前预报的要低。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南方容易出现“暖湿”特征。但是我国气候还会受制于其他因素,这次厄尔尼诺较弱,可能不是一个主导因素。
厄尔尼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持续的西风把温暖海水从西太平洋带到东太平洋,形成厄尔尼诺。它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世界气象组织12月4日发布最新厄尔尼诺情况简报说,11月份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已超过弱厄尔尼诺现象的临界值,明年2月末前形成弱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约为70%。
今年5月,国际气象界普遍预测,到7月底,有超过70%的可能性会发生中等强度或者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为何厄尔尼诺的实际强度低于预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表示,这是国际气象界正在讨论的一个问题。今年厄尔尼诺的发展非常复杂,一波三折。这次厄尔尼诺从春季开始就很强,西风连续三次爆发,产生暖水层,然后往东传,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暖水层会很深厚,并且会迅速往东走。但是6月—8月,西风停止了,东风加强,结果使得海水又变冷。东风持续时间太长了,这是导致厄尔尼诺减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丁一汇说,第二个原因是赤道太平洋过去15年一直是东风盛行,处于冷水状态。此前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在一个冷的背景下,不可能出现一个突然快速增暖的很强的厄尔尼诺。现在看来,这些人的估计对了。
气象统计显示,厄尔尼诺发生时,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很多人关心:随着这次厄尔尼诺形成,今年冬季我国会出现暖冬吗?
“一般情况下,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气温偏高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南方降水也会多一些,容易出现暖湿的特征。”丁一汇表示,但是极冰的融化易造成极地冷空气扩散,可能带来强寒潮,北方地区出现正常及偏冷气候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说,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得气候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是厄尔尼诺事件一个因素就可以决定的,所以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气候预测,考虑的因素要更全面更复杂一些。极冰的融化易造成极地冷空气扩散,这与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是相反的。实际上仅从厄尔尼诺事件和极冰融化的影响这两个因素考虑就非常复杂,因为二者的时空尺度和影响机制不一致,再加上大气自身动力演变特征,使得预测更加扑朔迷离。
“在厄尔尼诺背景下,由于冬季海陆热力差异的减弱,容易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弱的,但是不能简单说一定出现暖冬,因为极地冷空气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陈丽娟指出,暖冬有行业标准,包括单站暖冬、区域暖冬或者全国性的暖冬,不能笼统地提暖冬。究竟是全国还是某些区域达到暖冬的标准,还要根据监测确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表示,冬季厄尔尼诺强度达到峰值时,一般情况下,大气环流对海洋的响应也是最强的,但是在弱的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气候还会受制于其他的因素,厄尔尼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是一个主导的因素。(记者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