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新场景 新故事 新力量

18.05.2022  21: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十三五”期间,我国备案博物馆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博物馆体系布局逐步优化的同时,社会功能有效发挥。从“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到文创产品引领“国潮”新时尚,从文博探索类节目大受欢迎到多姿多彩的展览提供丰富体验,如今,博物馆的展厅早已延伸进公众生活,延伸向更广阔的世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聚焦“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我们关注屏幕上的数字博物馆,能带回家的博物馆文创,到课堂、社区、乡村去的流动博物馆,看博物馆解锁了哪些新场景,释放了哪些新力量,由此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人们得以更便捷、更深入地触摸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编  者

  

  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云端,沉浸看展

  前阵子,陕西西安市民李延本想与朋友相约去逛陕西历史博物馆,却碰上了疫情闭馆。“可以去官网看线上展呀。”朋友的一句提醒,让李延好奇地点开了博物馆的线上展厅。

  动动手指,轻点鼠标,就可以在VR(虚拟现实)全景展厅里漫游。“驻足”在一件文物前,还可以点开高清图片,收听语音讲解。“线下展我去过3次,每次都因为时间紧张留有遗憾。这下好了,感兴趣的战国错金杜虎符、西魏独孤信印等文物都能反复观赏,坐在家里也能领略周秦汉唐的历史风华。”李延说。

  “云端展厅”让观众体验到与线下展览截然不同的沉浸感。在“韩休墓壁画虚拟展”中,李延滑动手机屏幕,“置身”考古现场。《山水图》《乐舞图》《玄武图》等精美壁画出现在眼前,“微小的细节都能放大端详,比线下参观还清晰。

  陕西历史博物馆数据管理科副科长张杰奎介绍,因为展厅空间有限,韩休墓的壁画一直无缘与公众见面,“韩休墓在田野发掘阶段就进行了数字化保护,我们以采集的大量高精度数据为基础,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做成了虚拟展,这也是陕西首次将考古现场信息完整地公之于众。

  “进入实验操作区域之前,要全身除尘消毒。修复这幅《玄武图》就是我们的任务。”在“妙手回春——韩休墓壁画玄武图修复虚拟展”中,李延在“云端”当了一回壁画修复师。清理草泥层、背部贴纱布、表面清理、拼接壁画残块、回贴、补色……一连串步骤下来,李延啧啧称奇:“原来我们看到的壁画要经过这么繁复而精密的修复工作,敬佩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的匠心。

  “《玄武图》的修复历时一年,倾注了壁画修复团队的大量心血。用数字展览的形式让观众离文物再近一些,了解更多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张杰奎说。

  “数字博物馆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让文物科普有了更多元、更新颖的‘打开方式’,不仅能够跨越时空让公众领略文物之美,更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文物‘活’起来。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文物数据分享公开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化,让文物藏品从博物馆中‘走’出来,更鲜活地呈现在大众面前。”陕西历史博物馆信息资料部主任卢轩说。

  (本报记者原韬雄) 

  

  三星堆博物馆——

  做文创,脑洞大开

  定期去三星堆博物馆寻找创作灵感,成了袁胜男近一年来的生活常态。作为四川弘源卓智科技有限公司的文创负责人,过去的8个月,她和她的团队都在为三星堆博物馆的一款文创产品而忙碌。

  这是一套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鸟头为原型的快客杯茶具。“说到三星堆,人们总会想到青铜面具。”怎样才能做出既有辨识度,又区别于三星堆其他文创产品的新“爆款”?袁胜男和团队绞尽脑汁,最终选择了青铜鸟头。羽冠略浅,鸟喙内勾,昂首睥睨四方,这款文物造型独特,该如何“活化”成符合现代社会大众审美的实用器具?

  第一版样品由青铜鸟头造型大茶杯、茶漏和小茶杯组成,瓷釉由文物原型的青铜色延展而来,杯身上的鱼形纹样灵感则来源于三星堆金杖。可一烧制出来就发现了问题:太重,不便于携带。于是,团队立即着手修改设计……袁胜男说,一款文创产品从设计到打样,再到微调后面世,通常只需要两三个月,可这套茶具历经8个多月仍在精心雕琢。如此精益求精就是为了让三星堆文创无论是在产品质量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都能提档升级。

  从生活用品到服装首饰,在文创这条路上,三星堆博物馆的“脑洞”越来越大。如今,他们还研发起数字文创。戴上MR(混合现实)眼镜观展,视野中既

  能看到现实中的青铜神树展品,也能看到3000年前的古蜀人围着神树祈祷,还有三足金乌绕树飞翔……今年“五一”期间,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了MR导览电影《古蜀幻地第一章——青铜神树》。“观众们一边看文物,一边看电影,沉浸式体验古蜀人生活。”三星堆MR导览系统负责人林咏说。

  MR导览系统从立项到上线历时一年半,经过4000多次测试,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林咏看来,数字文创是智慧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MR导览系统在文博领域的应用场景将会十分丰富。

  曾经小众的热爱,如今成为大众的期待。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三星堆博物馆已与30多家大型企业进行授权合作,通过跨界联合深挖独特创意,构建文创产品体系。沉睡千年的文物不再单以古朴厚重的面目示人,古蜀文化以更年轻、时尚的形式走进公众的生活。

  (本报记者宋豪新)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

  好展览,你我共赏

  “谪居惠州期间,苏东坡改进惠州菜,制作了梅菜扣肉、东坡西湖莲等名菜”“盐焗鸡是客家人逢年过节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品”……周末,广东省惠州博物馆举办的“跟着粤菜去旅行——粤菜文化展”现场,各色粤菜老菜谱和仿真菜、近百张散发着“香气”的照片,还有惠州美食的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食物,吸引了众多热爱美食、想要了解广东传统文化的人们驻足观展。

  这场色香味俱全的展览,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和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之所以能够开到离广州100多公里远的惠州,离不开广东“流动博物馆+”的模式创新。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免费向省内文博单位推出巡展,并实施文博服务进基层,已成为广东省文旅厅实施文化惠民、实现公共文化均等化的服务抓手。“我们致力于构建‘广东省文博综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希望整合省内文博资源,提升各级文博单位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党委专职副书记吴武林表示。

  目前,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在广东省内合作的文博旅游单位已达150多家,每年巡回展览超300场次,年惠及观众300多万人次。常规巡展之外,流动的展览还延伸到大街小巷、学校课堂、大山深处,激活基层的文博活力。今年年初,“虎虎生福——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送进了粤北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燎原村;5月中旬,“丹青求索  器范自然——植物科学画展”“存真·传承——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巡回展”等11场展览流动到各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去年11月,由广东省流动博物馆主办、惠州博物馆承办的“文物入校园”活动首站走进了惠州市水北小学,探索“无围墙”博物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

  如今,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正尝试打破省域边界:与毗邻的香港、澳门等地文博单位合作交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博物馆+”品牌;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灵活多样的巡展和文博服务……让展览“”起来,让文博“”起来。

  (贺林平、李刚、龚妍)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