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十二时辰俑藏在厦门上千年 于1997年被挖掘出来

04.08.2019  19:41
陈列于市博物馆的千年“十二时辰俑”。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陈列于市博物馆的千年“十二时辰俑”。

  厦门日报(文/图 记者 詹文)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带火了各地的“十二时辰”。昨日,有市民报料,原来早在唐代,厦门就有这么一组“十二时辰俑”,直到1997年被发现挖掘出来。这组“十二时辰俑”出土于湖里区下忠村的薛公墓,如今摆放在厦门市博物馆里,成为“厦门历史陈列”中的珍贵文物。

  记者看到,这组千年“十二时辰俑”,高十余厘米,呈站立的姿势,穿着宽袖长衣,双手呈执笏状拱于胸前。它们都是人的身体,动物的头,有龙、虎、牛、蛇、马、羊、猴、鸡、猪等。现场有不少市民游客围着这组陶俑拍照,有人是追剧慕名而来。

  厦门市博物馆的专家说,“十二时辰俑”,代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是唐宋时期常见的随葬明器。五代、北宋墓的“十二时辰俑”,在人体的头顶部堆塑鼠、牛、虎、兔等生肖形象,亦见于壁画上。南宋以后多堆塑于龙虎瓶的肩颈部。“十二时辰俑”,《秘葬经》称“十二元辰”,天子至庶人墓皆有。人们所生年的十二属相依次与十二地支搭配,组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一系列年份。古人对神化的生肖赋予一定的造型,当作随葬品与死者一起掩埋,表明即使死后也要生肖相随,象征岁月轮回,吉祥如意。

  既然是“十二时辰俑”,自然有12个,可记者发现,展厅内摆出的这组“十二时辰俑”只有9件,为何?厦门市博物馆考古部研究员郑东22年前参与了这组陶俑的挖掘,他告诉记者,当年这处古墓淹没于积水潭中,文保人员边抽水边进行抢救性清理。“根据考古研究,1000多年前,随墓葬入土的确有12尊‘十二时辰俑’,放在墓壁四周的12个长方形壁龛里。由于墓室内有坍塌,其中的3尊‘十二时辰俑’和烂泥混在一起,日积月累被水浸泡已经烂掉。经过抢救性发掘,只剩9尊保存了下来。

  “其实,咱们馆里还有一件精品也与《长安十二时辰》有关———《饮中八仙图卷》。”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说,这幅画作同时出现了《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的重要人物,包括焦遂、贺知章(剧中名为何监)等,画中人物神态自如,形象生动,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曾对其进行过鉴赏。《饮中八仙图卷》宽656厘米,高30.5厘米,明代画家尤求所作,共八组,因市博物馆场馆所限,目前只能欣赏到前三组,第四至第八组未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