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王朝东 “最后一分钟”的坚守
有这么一群工作者,他们身穿白衣,奋战在医疗最前线,用温馨的微笑化解病痛,用高超的医术挽救生命。手术台前,总有等不完的守候;诊疗室里,总是数不尽的相遇。他们将笑意写在脸上,将责任铭记心底,他们用纯洁的爱心呵护着每一位病患,创造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他们以“最美”的姿态,谱写“救死扶伤”的新曲。他们就是我市“最美医务工作者”。
从本期起,本报的“健康三明”版,走近这些“最美医务工作者”,聆听他们“最美”背后的感人故事……
“守到最后一位患者”
王朝东是市第一医院副院长,也是神经内科的主任,每周二上午,是他看门诊的时间。扎实的专业技术,再加上耐心的服务,为他积累了好口碑,自然,循着他的名声来看病的患者也多了起来。
“他的门诊专家号只有20个,每周二上午一坐诊就是5、6个小时。正常时间,医生坐诊到中午12点就下班了。然而在他的观念里,时间不能成为他看病的‘束缚’。因此,顾不上吃午饭,医生、护士下班了,他仍在门诊为病人耐心看病的场景,就成了他坐诊的常态。”已与王朝东共事多年的林枫,对王朝东的印象便是:负责任、业务精、肯探索。
在王朝东看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责任心比什么都重要。“我在门诊接诊时,一定是‘一医一患’的。一方面,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另一方面,细心聆听患者的述求,保证与患者充足的沟通时间,对症下药。”王朝东笃定地说。
师从福建医科大学教授慕容慎行的他,一直秉承着老师的看病态度:看门诊,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患者的数量,不顾患者病情。
口碑好了,周边慕名而来的患者自然也就多了。时间退回到2015年的春天。那两个月里,一个始终叫不上门诊号,却依旧站在角落里,焦急等待看病的人,进入了王朝东的视线。
那天,依旧是周二的门诊日,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中午1点,看完所有门诊患者的王朝东准备锁门去吃饭时,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王朝东上前,将他请进了门诊室,通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原来他是为自己73岁的老母亲而来。由于老母亲住在尤溪县一个偏远的山村,行动不便,无法自己来医院看病。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情况,许多医生将他拒之门外。每逢到医院看门诊,“见不到患者,如何看病?只听描述,如何治疗?”成了这个小伙子听到的最多话语。
但在王朝东的从医字典里,从未有过“拒绝”二字。“没有看不了的病,只有不负责任的医生”。王朝东给他支了个招,让他回家把老母亲生活的全过程,拍成视频带给他看。
一个星期过后,他如约带着视频来到医院,王朝东在看完半个多小时的视频后,判断老人患的是“帕金森伴有重度焦虑症”。从吃什么药,到如何进行步态训练,再到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王朝东手把手地教着。
又过了两周,再看到视频时,老人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用侦探般的双眼洞悉病因”
林玉珍是神经内科的护士长,在她的印象里,王朝东永远都是围着病人转。“看到他,不是忙碌在病床前,穿行在病区里,就是不停地接着病人一个又一个的咨询电话。对待那些有疑难杂症的患者,他不会拒之门外,而是加倍地耐心。”林玉珍说。
在林玉珍的记忆中,一位33岁的年轻患者,让她印象深刻。那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早些年生完孩子后,便腿脚不便,行走非常困难。几年的时间里,她辗转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各家医院,做着各种检查,依旧查不出病因。在从福州得知三明有一位神经内科医生专治疑难杂症后,她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找到王朝东。
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王朝东便问了一句:“一天之内,你是不是从早到晚都无法走路?”
“我早上能勉强走到菜市场买菜,但时常是走出去,就走不回来了。”就因为患者的这句回答,王朝东仅仅用一分钟时间,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心中有了答案,王朝东拿出半片“美多芭”药,给患者服下。10分钟后,患者就能站起来了,半个多小时过去,患者就能在房间里走上一阵子了。
“那时,患者的家属都很绝望,没想到就因为一句话,找出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病因,他就像是医学界里的‘福尔摩斯’!”林玉珍感叹道。
提及“福尔摩斯”,大家都被他精准的探案手法、富于逻辑性的推理、敏锐的洞察力所折服。而在王朝东看来,医生治病与侦探办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医生和侦探一样,需要有一双敏锐的双眼,能够洞察搜索到一切可靠、有用的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查清病原,对症下药。”王朝东说。
“守到最后一分钟”
叮铃铃、叮铃铃……见到王朝东的1个多小时里,他的电话不断。电话这头,他不时地给患者送去耐心地指导与问候。同事总是玩笑着说道:“王主任的电话是爱心热线,总是在通话中。”
“对病人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非常珍贵,那都是救命的时间,我不能放弃!”王朝东说。
时间定格在2011年冬天的一个上午,王朝东如往常一样,正在开着晨会。此时病房里传来护士的叫喊声。“患者呼吸困难,不行了!”
王朝东思索着,这名脑出血患者是他接手的,印象中患者不可能突然就生命垂危的。顾不上开会的他,立即冲到了患者的床边。
原来,前一天半夜凌晨,这位患者就有咳嗽咳痰的症状,并且无法说话。直到第二天上午,患者就出现了呼吸困难。在经过药物抢救无效后,患者家属已经放弃了希望。“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王朝东抱着信念,立即检查,发现患者的气管严重堵塞,需要及时更换气管套管,而这种套管只有重症医学科才有。
王朝东立即拿起电话拨给了重症医学科主任。“你赶紧带一根新的气管套管过来,病人每一分钟都可能死亡。电梯太慢,赶紧跑步过来。”王朝东叮嘱道。
跑下6楼,跑上8楼,3分钟后,新的气管套管送到了病房,王朝东迅速更换,10余分钟后,病人发紫的脸色终于出现了红润。“病人救活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调动一切力量进行抢救,坚守到最后一分钟!”18年来,王朝东“牢牢把握”着这“最后一分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刘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