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开发区打造“教育强区”纪实

05.02.2016  12:49
北岸开发区打造“教育强区”纪实 - 福建之窗
北岸开发区打造“教育强区”纪实 - 福建之窗
来源: www.ptxw.com

北岸开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班班通”全覆盖。

北岸开发区累计投资2.5亿元建设妈祖城莆田一中校区,着力推动教育城乡一体化。 王雪玉 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北岸开发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惠民,积极构建现代教育发展体系,努力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化的教育新常态。

  ■ 改善办学条件 夯实均衡基础

  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放寒假之前,在忠门沁头小学,学生们课间休息期间正三五成群地在草坪上玩耍。

  “搬到新校舍,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很多。”在新的教学楼上课,6年级的学生林海珍感受颇深。老师上课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张黑板一根粉笔,通过“班班通”等多媒体授课,图文并茂,课堂更生动有趣。林海珍说,新的教学楼,环境舒适,配套设施齐全,学习兴趣更高,有利于自己的提升。

  沁头小学于2012年重新选址新建校舍。项目投资600多万元,按校安工程标准化建设,于2013年投入使用,其中村民跟硕泽集团捐资200多万元。

  沁头小学是近年来北岸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受益者之一。

  改善办学条件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历史原因,北岸开发区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优质教育资源不多,生源外流现象屡见不鲜。自2010年起,北岸加大财政投入,先后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扩容工程、薄弱校改造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等教育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三所镇中心幼儿园、区实验小学、莆田市外国语学校(莆田一中妈祖城校区)等,开发区的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育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如今,走在北岸的每个乡镇,可见环境优美的校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功能器、音乐、美术、体育等教学仪器设备配套齐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实现管理自动化。

  据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柳金贤介绍,“十二五”以来,开发区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添置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了400多套的班班通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班班通全覆盖;为全区专任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备课电脑;积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解决了应用信息化资源全面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的瓶颈,让所有孩子上好学。

  此外,北岸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民间捐资办学热情高。“十二五”时期,在教育项目建设上,北岸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建设50多个项目,其中民间资本投入达5000多万元,仅个人捐资达100万元及以上的就有10人,逐步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为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加强队伍建设 提供人才保障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开发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招聘、富余分流、支挂教等形式不断缓解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及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5年,开发区继续开展新教师招聘工作,共招聘新教师38名,极大缓解幼儿园师资紧缺、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推行本镇间中小学教师的合理流动,紧缺学科教师矛盾基本解决,促进了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化。

  北岸地处偏远,离市区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让教师能够扎根农村,安居乐业,区里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设立奖教助学金,在教师培训上下工夫,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待遇方面,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归国库统一支付,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的职务评审、职务晋升、级别晋升等均及时审批并兑现待遇政策。教师的公积金、医疗保险、继续教育经费、社保等足额预算并优先拨付,在全市率先实现教师公积金与公务员同等待遇,农村教师及边远地区教师津补贴得到落实。

  “建立激励机制,浓厚兴学氛围。”柳金贤说,北岸通过积极向社会各界及在外企业家筹措资金,开展奖教助学活动。目前,全区共成立十几个奖教助学基金。近三年来,各级财政及社会捐资共有200多万元用于奖教奖学、帮扶优秀贫困生、走访慰问特困教师、奖励优秀教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区教育局还积极推进远程网络培训,完善现代教育培训网络,探索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扎实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目前,全区中小学共有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49人,区级骨干教师76人。

  ■ 促进内涵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开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辖区内教育现状已满足不了北岸学子求学的需要,许多学子舍近求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到城区资源优质的学校就读。

  为了让学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资源,“十二五”时期,开发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打造品牌学校,扩大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办学差距,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以满足辖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累计投入资金约2.5亿元建设完成的莆田一中妈祖城校区,于2013年秋季顺利招生,山亭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纳入莆田一中妈祖城校区招生范围,实现了农村儿女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成为莆田市教育城乡一体化典范。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岸各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展有效课堂的研究,加强校本教研,建立城乡教研协作机制。合理设置“小片区”管理,以中心小学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提升一般校的办学水平;开展与莆田一中、莆田哲理中学、市实验小学等优质学校的合作共建及“百校帮百校”活动,利用教育联盟、教育集团等平台,实现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研训互动、教师互派的双赢局面,让开发区的农村孩子在家门口能够享受我市优质的教育资源,拉近和城区优质学校的办学差距。近年来,随着教育办学条件及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开发区原在外就学的孩子返乡就读的逐年增加约千人。

  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发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校特色,实施“一校一品”工程。积极开展美丽校园、书香校园创建、莆仙戏进校园试点、读书活动等,举办开发区第三届艺术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庆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

  开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不断发展,外来工随之越来越多。为保障外来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开发区推行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保障外来工子女平等入学,提出了“同城教育,同城待遇”,要求辖区内所有学校全面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来务工子女,实现外来工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样的待遇。

  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开发区专门印发《关于印发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切实做好关爱工作,建立健全在校学生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如莆田第十三中学留守孩子教育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被全国妇联授予“关爱留守孩子示范学校”,特别是建立留守儿童“代理爸妈”制度,全力打造留守儿童温暖的生活学习环境。

  经过创新进取拼搏,“十二五”时期,开发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0年通过省级“双高普九”验收;2012年教育“两项督导”以双优等级通过省级评估;2015年1月,开发区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十三五”期间,北岸开发区将继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为实现教育强区目标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