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北上广》再看看《温州两家人》,有点精分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以下简称《北上广》)的热气儿早已在新的一轮闪闪雷剧中灰飞烟灭,这部剧似乎有些虎头蛇尾的样子。错过了在播放初期吐槽它的最佳时期,为此我付出了硬着头皮看完全集的代价,心想着看完了全集好歹能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于是,我混杂着最近新出的《温州两家人》,再掺杂些《北上广》的余味,竟然对国产都市剧有了些微醺感。先来交待下背景资料。
《北上广》无需多言,又名《行走的荷尔蒙》。当然,这样的别称有失偏颇,毕竟新闻报道中的“二十分钟一段床戏”也仅仅充当了前期的吸睛噱头。因为没过多久赵小亮(朱亚文饰)和潘云(马伊琍饰)就撕X了,直到全集结束也没有看到能让我血脉贲张的戏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接一个我压根都没看懂的商……战……戏……所以对《北上广》这部剧最初的失望不是来自于彪悍的台词、身材走样的女主和十八禁的画面,而是剧!名!和!内!容!严!重!不!符!一个占作品80%的内容都是上世纪老套的TVB商战戏份,你居然起了一个溢满了正能量、错以为是鼓励我们这群正在北上广加班挤地铁的年轻人不要轻易哭泣、要骄傲45°抬起头迎接光明的名字——《北上广不相信眼泪》。
随着美剧在年轻群体中的普及,其主打的“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渐渐开始影响观众们的观剧习惯,以及国产作品的走向。《北上广》没有让家庭剧中常见的家长里短作为故事发生的动力,而是通过一场场商战来推动故事发展和人物的塑造。即便该作品编剧在新闻通稿里评价这是“强故事情节、少情绪渲染”,可整部作品看下来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为了精分而精分,为了狗血而狗血。
我担心自己是不是头顶了圣母光环——看不得那些阴暗、肮脏的事物,譬如剧里时刻出现的办公室嘿嘿嘿、酒桌上嘿嘿嘿、签个合同嘿嘿嘿、升个迁也嘿嘿嘿,是不是内心的矫揉造作让我对这部“致力于反映真实北上广生活”的作品抱以偏见。
于是,我又跑去看了同样是描写商业生活的《温州两家人》来测试内心的反应。这部剧的出品方之一是最近以高品质作品惊艳市场的山影,兴许是少了“胡霍楼诚”站台,这部剧少了作为山影作品应该有的关注度。
《温州两家人》是《温州一家人》的姊妹篇,讲述了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二年,以温州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作品的格局不小,可写的也尽是细琐之事。
除了看剧中至交的两家是如何运营自己的企业,如何完成合资、合并收购种种商业活动,剧中也穿插了他们子女作为第一批“富二代”的成长历程等等细腻的情节。
在这部剧里,能看到很多伴随我们成长起来的景象。譬如,企业管理在逐步的规范化、国产品牌在慢慢地建立,以及温州商人作为中国改革历程上不容忽视的群体所发挥的聪明才干。当然,你也能看到其他的“中国特色”——好面子、爱排场、说大话、乱砸钱。
没有像《北上广》里浮夸的暗战,这部剧紧紧契合2003年之后时代的发展轨迹,用两家人的爱恨故事,看他们你来我往有情有义地搅动商界风云。
一个良好的作品,暂且无需奢求有代入感,但至少应该有真实感。从《克拉恋人》到《北上广》, 歪七扭八的情节和三观崩坏的人设都能轻而易举地引来全民吐槽的热潮,伴随其呼啸而来的是高关注度与收视率。于是国产剧就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为了追求这些高话题度,以当下都市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越来越有了“精分”的特质,而我们明明想要的是“真实”。这反倒是有些买椟还珠的意思。
即便《北上广》的主创们用一把犀利的剑刺破了一线城市繁华街灯下荒淫、贪婪、背信弃义的本质,可这并不代表你需要用一场场浮夸的表演来诠释。
销售副总因为得罪了金牌销售员分分钟走人,这不是规范公司的规范制度;
一个正规公司的高管费尽心思引诱自家员工去偷窃公司机密倒卖对手,这不叫商战;
办公室里的人要是每天唠个嗑讲个八卦看个热闹,这是会被骂的好不好!
游戏公司的人都是穿个拖鞋就上班做码农,拜托编剧你真的不要用那种神秘的商战调调去说出“只要资金到位,我就能给你导两千万的用户”这样的话了!
还有,我真的不关心朱亚文喝的是什么牛奶!吃的是什么水饺!
我们说这些作品内容不积极、负能量,编剧们辩解说这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我们说人物三观不正常、缺失廉耻礼仪,导演们说这是基于人物个性;
我们说情节胡编乱造、毫无逻辑,可搞创作的人们都说“艺术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
呵呵。
作者:黄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