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治家之本传家之宝

07.01.2019  11:51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左传》说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作为家训训诫后代。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中华民族正是具有勤俭节约这种精神,华夏文明从不断层,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然而,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作风抛到脑后。在我们的身边,浪费粮食、浪费水、浪费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年轻人拿着父母的血汗钱,肆意买零食,浪费文具等等。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繁荣昌盛;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精神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人难以有所建树。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生活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勤俭是辩证统一,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勤俭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古代先贤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代文明推崇它,那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对过度消费的抵制。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消耗,但这一切,更离不开勤俭。勤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美德。

  节俭是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发展和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现在存在着奢侈浪费的坏习惯,对于身边的事物不懂得去珍惜。我们要明白:节俭的人,过的是简单朴素的生活,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把整个身心投入到事业中。纵观古今,凡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就的人,都拥有节俭这一崇高美德。很难想象,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人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勤俭节约,低调行事,事业才更容易成功。

  “读书勤以口诵,种田勤以耕耘,妇女勤以纺织,子弟勤以孝悌,勤乃俭之本,俭乃勤之根,勤俭二字是传家之珍”,九牧林践行着这一家训,明清两代就培育出644个进士,5个状元,在中国家族发展史上写下辉煌篇章。曾国藩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的治家格言八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所以,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我们提倡勤俭节约,就要从身边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算起,聚沙成塔,聚水成河,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杜绝铺张浪费,杜绝盲目攀比,做到身体力行,把节约当成“举手之劳”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勤俭节约,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素养,更是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