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有“温度”才有“满意度”

10.07.2020  17:37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截至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这代表着传统观念中的“乡土中国”正转变为“城市中国”。(7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近年来,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追捧,各地创建热情持续高涨。然而,一些地方的创建工作有“力度”,没“温度”,有“标准”,没“特色”,对文明城市创建还存在“关门搞创建”“迎检搞突击”的错误认知,导致部分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不知晓、不支持、不满意。

  创建文明城市要苦下“绣花功夫”。随着国内城市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日渐繁多“城市病”成为困扰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过去粗放的城市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复杂的城市环境。迈入新时代,创建文明城市切忌“”字当头,打着创建的幌子“清场”、“封路”、“关店”,关键在于提升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要让城市治理更精细,小到一个下水井盖的安放,一个消防柱的设置,一个夜市摊点的布局,都要做到充分论证、全盘规划;要让城市治理更高效,制订完善城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方法,着力打造一支高效高质的行政管理执法队伍;要让城市治理更科学,利用大数据管理,科学配备管理人员和管理设备,科学设置管理部门和权限,不仅要为城市安装“智慧大脑”,还要让城市长出“千里眼”和“顺风耳”。言而总之,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就是要让城市更加

  安全、有序、靓丽,要让广大市民参与创建,齐抓共管。

  创建文明城市要能容下“人间烟火”。今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明确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地摊经济”一夜之间火遍全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创建文明城市,管理只是手段,服务才是目的。毋庸置疑,文明城市不等于“无尘车间”。因此,创建文明城市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既要规范管理,打造一座“卫生城”“生态城”“文明城”,更要问需于民,打造一座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的“烟火之城”,让享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治“大城”亦如烹“小鲜”。时代在发展,矛盾在变化,创建新时代的文明城市不只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更是一门治理的艺术,唯有把握好创建工作的“力度”、“尺度”和“精度”,才能让市民直观感受到创建的“温度”,提升群众对文明城市的“满意度”。

  (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