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闻法师:准备就是给自己戴了一个枷锁

24.08.2015  22:50


净闻法师:准备就是给自己戴了一个枷锁 

佛教在线讯    编者:在第十届“机锋·辨·禅”的间隙,佛教在线记者在比赛的间隙,采访了来自普陀山佛学院的净闻法师。

佛教在线:师父您好!您是第一次来参加这个论坛吗? 

净闻法师:是的,第一次来参加“少林机锋·辨·禅”,“少林机锋·辨·禅”办得不错,提供了一个了给大家学习交流的平台,亦真正的把“禅的文化”表现出来了,我一直关注着这个活动。

佛教在线:您觉得我们这个活动的形式如何呢? 

净闻法师:形式非常好!

1.发起者的智慧;2.组织者的认真、负责;3.承办者的用心。

在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把辨题公布出来了,这和演讲有所不同,不像唱歌那样,我可以事先练好嗓子,演出之时观众听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们的辨禅,没办法去准备,为什么?因为禅是活的,你的想法和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辨禅很能当下展现辨者的应变能力与逻辑思维,及参赛者个人对修行、对人生的阅历。

佛教在线:在辨禅中,几位选手就辨题和您有一个交流,观众和您也有机锋互动,这些都是之前没有办法准备的。 

净闻法师:是的,这是没有办法预设的场景,我从来都没有准备,如果你有一个预备的标准,就有所执,有所求了,这个准备就是“妄想”,是自己给自己带了一个枷锁。出家人讲随缘,佛法讲“正见”,如实观照法,住法而执著于法。知生死,而不惧生死,这就是智慧之道。其次是讲发心、度众生,如果说你在背句子,拿着背的句子去讲,那是毫无意义的,背得再熟,是属于知识范畴,必须用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自性的流露去与众生交流。禅!无需太多言语,亦不离言语,但不是教条式的教说,用教育去诠释禅,听着很好听,也许知道是这么个意思,可能不会有‘灵光一闪’的喜悦!和同参交流,和台下观众互动,其实也是观机逗教,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佛教在线:对于本次的比赛,您抱着什么样的心态?

净闻法师:我之前说过一句话,我来到这,一是感恩,一个是报恩。我在中国佛学院普陀山教育学陀学了三年,明年就要毕业了。在此首先非常感恩剃度恩师的栽培,感恩佛学院法师们在佛法上对我的教导,学习到了很多理论的知识,充实了人生,所以,来参加辨禅,是为了回报他们,也叫检验自己!感恩师长们的教导、教诲之恩,没有他们的提携与帮助,我不可能站在这个舞台上。亦借这个辨禅的机会,在众多禅门高僧面前检验自己的所学与修行,并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指导,为我未来的人生路去作一个规划。
说到感恩,就是感恩永信大和尚,我也是算是少林弟子,也学过传统武术,来到这也是拜祖庭,来感恩永信大和尚,为我们这些僧青年举办这样的一个活动,对我们是非常好的,锻炼我们的弘法能力。所以说,佛法也是活的,不是死的。希望少林辨禅永远办下去,越办越好!少林的精神在禅,佛教的精神在禅,这个时代需要禅,我们的“中国梦”需要禅,需要正气,正能量!
 
佛教在线:我们大多数的选手都是从各佛学院选拔来的,那么,如何能把教育的佛教和实修的佛教联系在一起?如何能使普通在家学佛人从中受益?

净闻法师:谈到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现在都在谈“人间佛教”。佛教教育的根本重心点是“”的教育,心灵的教育,众生心灵的教育。我们面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我们会说,需要道德教育,缺少信仰,社会人心浮燥,压力大,归根是心无助,心迷失。所以,弘法利生是佛子的责任,通过佛法,唤醒我们的信仰,让我们启迷开悟。没有教育,离了教育,谈实修是纸上谈兵。教育和实修只是一种方便说,我认为教育要因材施教,而实修只是“学习者,被教育者”的内化。这好比你去菜市场,你首先得去了解各种疏菜(性能)……教育(接受知识),然后,没有说你要把菜全搬回家一个一个试吃啊,你只是根据你的需要去吃,根据你的量去买多少菜,去煮好你的菜,去体会那个味,这就是教育与实修。二者是不一不异,不可分的。

在家居士学佛,1.要有善知识的帮助,依师很重要。2.看自己的时间安排。佛教八宗思想,每一宗都有很深的经论,也有很短的经论。学习佛法,重在闻思修。重在自己平时的积累,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但还是需要自己多花时间,系统的,依着某个法师,或者是有团体的学习,更容易获益,不是打酱油式的,想吃咸了,多加点盐,这样子是不会受益的!

佛教在线:很多人都对禅感兴趣,都很希望能有机会“上道”,那您对初学者有什么建议? 

净闻法师:禅是什么?禅者,生活也!生活,心也!禅就是觉者的心生活。说禅,也需要理论思想做依据,禅者的祖师有很多他们的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如六祖慧能祖师,一生就是一部经,就是一部佛法。我们要多多在佛法上受益,除了经论学习之外,还需要多多看看古来祖师们的修行经历,如果现实生活中,能得到一个善知识的帮助,或者是能跟着一个正知正见的善知识去学习,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对一个初学者,我们需要有谦虚的学习心态,要具备正信,要诚实,要肯吃苦,要会听话,更要能听得懂话,听得进话啊!要放下自己的固有知见与认识。我在禅堂里听过这样一个开示,有位师父说:“树上的西瓜好圆呢。”这时候你怎么答?你说:“师父,西瓜不是树上结的!”那师父就会问你,如果你什么都知道了,你跟我学什么呢?他是让你放下所有的知见,完全打掉你的妄想,让你不能够有分别心。

佛教在线:就是说,“我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的”这种想法,要放下。

净闻法师:对,就是说这是一种方法,跟着老师学,跟着开过悟的人、明心见性的人学。

第二种方法就是学经典,根据祖师、菩萨这些著述,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一条路。就像我是东北人,东北有野山参,我给你一张山参的图片,让你去山上找这个野山参,你能不能找到?这是比较费劲的。但是在找之前呢,你可以阅读大量的关于人参的资料,越仔细越好,之后再由识的人带你去找,这就容易多了,就像你,还没有见性,但是你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什么是见性,什么是实相的道理通了,理通不一定是悟,还需要明师的指导,或者是通过和明师的接触与生活,你切身的感受,这叫经历,可能一个真正的禅师(行者)不会对你说“空,有,烦恼,菩提”等名言概念,但是,却能真正的唤起你对内心的观照。钱挣了再多,是要在生活中去花的,佛法的理论懂再多,也需要落实于生活之中,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是心的观照!是觉悟的作用!(佛教在线记者    子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