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农民幸福指数报告出炉:务工者低于务农者
首个农民幸福指数报告出炉:务工者低于务农者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湖北武汉发布我国首个“农民幸福指数”,经过数据的测算,作为我国人口最大基数的农民,幸福指数为0.5578(1为满值),属于中等水平。值得关注的是,研究还显示,务工农民幸福指数低于务农农民。
调查把样本农民的职业分成务农、务工、做生意、教师及其他五类,务农农民的幸福指数最高,务工、教师及其他职业农民的幸福指数十分接近,而做生意农民的幸福指数居中。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认为,这源于务农农民主观上的幸福感,包括生活的乐观和内心的安宁满足。
邓大才分析,民工潮之初,进城务工的农民告别了土地,开始在城市的全新生活,经济收入改善明显。但是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在外闯荡,眼界开阔,需求自然增加,在城市的相对落差变得明显,收入较低、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和社会保障不完善一一凸显其“过客”身份;而此时,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产的机械化和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务农农民的幸福感自然不断增强,“一增一减之间,折射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变迁”。
调查还显示,在农村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的今天,“和村干部能平等对话,自己的意见在村里更有分量”成为当下农民新的诉求。湖北广水市一个村的村民对调研人员说:“村里的事务从未公开过,连村干部是怎么选出来的、上任后分管什么工作,我们都不知道。”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说,部分村干部认为,他们为村里干了实事,却还是受到村民的抱怨,是典型的“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他们不知,改革开放多年来,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希望在村里说得上话,说的话管用”。徐勇说。
该报告来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平台,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200多个村,调查了3648位农民,数据来源于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
该项调查涵盖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幸福信心等方面,包括30项指标,其中受关注度最高的3项分别是:环境卫生、生活便利、社会平等。而作为传统观念里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收入状况,在此次调查中排位相对靠后。
调查还发现,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幸福指数依次递减。(任路 本报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