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的三明实践2

07.06.2014  16:03

村委会提供信用担保,闲置土地质押贷款……这些创新,对症下药,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激活了民间资金活力。不过,农村金融改革中,如何防范风险,也是重要课题。三明各地在金改实践中,通过培育成熟的中介系统,让金融安全多了一道"防火墙"。

沙县的青壮年大量外出经营沙县小吃,闲置土地多,有利于用来质押贷款。但是土地转让给谁?村民们有顾虑。 (黄阿海 沙县农民:我把地转让给合作社,怕经营不好,租金收不回来。)     而希望承包土地的合作社,得一家一家和村民谈,过程繁琐不说,还放不开手脚。 (谭德沐 沙县稻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就怕农民看到别的好的项目会转到其他项目去,这样就会让我们在投资当中不敢大胆投资。) 针对双方的顾虑,沙县探索出以信托的方式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成立了国有性质的源丰信托有限公司,成为农户与项目业主的中介环节:农户委托村委会直接跟公司签订信托协议;公司负责发布土地信息以及招商;而业主也只需要跟公司联系,签流转协议;土地租金由项目业主打到公司账户,再由公司交给村委会统一发放给农户。 (邓声豪 沙县源丰土地信托公司总经理:一旦遇到风险,先行赔付农户的租金,业主需要扩大再生产流转土地的时候,我们先行预付租金把土地先流转过来,这样就保证了业主及时不误农时的从事农业生产,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 有了国有的信托公司托底,沙县闲置的土地被极大利用起来,全县流转的土地超过13.34万亩,流转率达到67.17%。   与之相类似,在永安的林权证流转,也有一个中间平台。上坪乡龙共村的杨国松,手里有120亩毛竹林,但是产品出路一直是问题;山脚下的家丰竹木公司想多收购本地毛竹,但是企业手里没有林权证来抵押,贷款困难,规模难以扩大。 既然双方都有需求,永安市就让他们各自发挥优势,设计了一种 "林权转让、竹山返包"的流转模式。林农把竹山林权证转让给企业,每年都会得到一笔相应费用,而且自家产的毛竹,可以优先卖给合同企业;企业则可以把林权证集中起来,向银行抵押贷款。 (丁智强 福建家丰竹木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去年在长汀购买了六千亩山地。一方面我们可以用6000亩林权贷款,还有我们可以种植一些原材料,让我们公司的原材料更充分一点。) 企业拿到了林权证,会不会随意处置山上的林木呢?永安市成立了全省首个林权登记管理中心,凡是被抵押的林权证将被锁定,不能变更产权,也不能办理采伐许可证。 (刘永川 永安市林业要素市场主任:抵押期间林权证是收进来放在我们林权登记中心,林木所有者那就没办法拿着林权证去做其他事情。)   如今,无论是永安的林权改革,还是沙县的土地流转,都为三明市的其他各县提供了农村金融改革的"范本"。三明市提出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支农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现代新型农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服务机制,逐步做到"金融服务不出村"。 (伊跃峰 三明银监分局纪委书记:目前三明十个县已经有8家村镇银行,清流明溪两家在年内要设立村镇银行,已经设立村镇银行的我们要鼓励他们向下延伸服务网点//鼓励各个县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大胆创新,鼓励百花齐放,做好三明的农村金融改革。) 记者手记:农民创业的底气更足了,这是这次采访留给记者的最深的印象。农田、农房、林权证这些农民手中"沉睡的资产"通过信用担保,土地流转,抵押质押等方式,变成了"流动的资本"。金融手段的创新,缓解了农村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让农民不是一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可以放开手脚,创业致富。更难得的是,这样的改革模式正在三明逐渐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