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的建议(第21期)
03.06.2014 20:08
本文来源: 统计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集中流动,使得农村教育进入“生源减少-学校等级与教育质量下降-生源更少”的不良循环状态,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城镇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进城务工子女一校难求。为了改善农村教育环境,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持续、均衡发展,建议:
一、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有计划地将部分农村乡镇中心小学与所在乡镇中学合并,组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人口多的大村设立完全小学;生源不足的小学和教学点可以适当合并,但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村要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由于学校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寄宿制学校。被撤并的学校,其教育资源可进行置换,置换获得的收益用于完善保留学校的教育设施或根据实际需要兴建新的学校,让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促进城乡教师流动。 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促进校际间师资和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建立城乡学校对口支教和交流制度,以自愿和组织派遣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
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设立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使农村教师收入略高于城镇教师收入;在职称评审上,对在农村服务一定年限的教师适当降低评定标准,聘用的比例要高于城镇,鼓励优秀教师安心在农村工作;改革农村小学教师进城考试方法,采取考试、考核分数与农村服务年限、年龄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使长期在农村服务、年龄较大的教师有更多机会调入市区或郊区,另一方面防止农村学校年轻骨干教师大量流出。
(宁德市统计局供稿)
本文来源: 统计局
03.06.2014 20:08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首届“中国—东盟周”在福州开幕
8月6日,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