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民众出行趋理性 黄金周热门景点“退烧”

08.10.2014  10:04

  中新网西安10月7日电 题:内地民众出行趋理性 黄金周热门景点“退烧

  记者 冽玮 田进

  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收官,经历了扎堆出游,不见景色只见人的尴尬之后,越来越多的国人尝试着放慢脚步来体验休闲的日子。

  于是,遭人诟病多年的“黄金周”,终于有了微妙的变化。

  与往年各地游客“看涨”最大的区别是,今年兵马俑、九寨沟、黄山等常遭“爆棚”的景点热度下降,游客人数减少。黄金周首日,部分热门景区遇“”,接待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二三成甚至四成多。

  中新社记者了解到,除了九寨沟首日仅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40%以外,黄金周”第4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岳华山等热门景点不“”,当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区接待游客8.16万人次,同比下降17.18%;渭南华山景区接待游客4.01万人次,同比下降18%。

  陕西省旅游局国内处处长董汉青表示,回顾国庆黄金周15年的发展历程,一直被认为是内地旅游消费最为集中、旅游人员流动性最强的公休假期,其含金量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旅客与景区之间、出行需求与接待能力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对旅游、公安、卫生、质监等诸多行业的“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2012年国庆“黄金周”前夕,内地多城市实行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行人数骤涨,“黄金周”也被民众戏谑为“黄金粥”。

  在争议和吐槽声中,内地民众开始了旅游热下的“冷思考”,出行前理性地分析出行时机、路线、目的地。不再扎堆看景,逐步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过渡,

  “今年十一假期,我特意错开了头几天出行,就是不想处处被堵,看人海。”家住西安市曲江兰亭的张乐辰说,她和家人用就近找了个地方散心,看重的是旅游体验及文化创意。

  供职于陕西省图书馆的王晓告诉记者,在“黄金周”到来之前,他利用年休假和朋友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意避开了出行高峰。

  经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中国财富分配的语境已经改变,相应的消费分配路径亦做出改变。外出旅行,民众日益增长的这种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的高级需求,恰逢其时。

  有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利用7天长假走向境外。据媒体报道,今年国庆“黄金周”有16万中国游客涌入韩国,比去年同期多出4万人。此外,一些国家给予中国游客更多便利,“挖走”了不少中国游客。

  有评论指,往年爆满的九寨沟等景区遭遇“寒流”,看似偶然的变化却可能成为一个“拐点”,敦促内地景区管理者和经营者,不再以“门票收入”论英雄,摒弃“逢节必涨”的观念,在提升旅游服务,完善景区功能上做足文章。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方海韵认为,旅游的过程应该是愉快、轻松的。为了享受到旅游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和情绪放松,一些民众在假期出行的时机上也渐趋理性。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介,及时了解景区交通、接待能力等情况,调整计划,理性出行。

  此外,带薪休假制度也对分散旅游人群,避免“黄金周”扎堆旅游现象,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