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沧桑巨变 共享幸福生活

04.10.2019  10:15

——市民眼中的福州变迁史

   

市民在晋安河畔娱乐。记者叶义斌 摄

  70年的奋斗是一本书,书中写满波澜壮阔的精彩篇章;70年的变化是一首歌,歌声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者采访了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从他们的视角,感受榕城沧桑巨变,畅谈他们的幸福生活。

  志愿者护河队守护“水清岸绿

  国庆长假第二天,家住晋安紫新小区的黄鸿铿没闲着,穿着志愿者马甲又来到晋安河,沿河巡逻。自2017年开始,身为退伍老兵的黄鸿铿和热心居民组成百姓护河队,沿河捡拾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风雨无阻。

  “我在河边住了20多年,河水变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抚今追昔,黄鸿铿格外感慨。他说,以前隔着20多米都能闻到河水的臭味,河漂垃圾成山,还频发涝灾,生活污水全涌到街上。他每次都要拿着小喇叭,沿街提醒市民注意脚下安全。

  从2017年晋安河完成整治,一切都变了。“你看看,水是清的,树是绿的,公园里有亭台廊桥,爱乡亭从钢筋水泥变成全木亭,充满闽风闽韵。”黄鸿铿指着公园里络绎不绝的人流说,“湿地环境好了,候鸟就会迁来,公园三天两头有活动,人流没断过,这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因为热心公益,他被推举为晋安河民间河长,和各级党政河长、企业河长一起维护晋安河长治久清。他说,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幸福的晚年,也想为社会多作贡献。

  快到中午,黄鸿铿巡完一遍河,加入了道旁的乐团合唱,老熟人聚在一起放声高歌,其乐融融。“内河整治后,环境美了,我巡河时还能锻炼身体,呼吸清新空气,一举多得。”他说。

  小家年年新 福州日日美

  浇水施肥,擦擦长椅,小小的花园间早有邻居驻足闲聊……家住鼓东街道庆城社区的居民陈红可谓轻松又快乐,“自从搬到这里,周围的环境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我们的感受是最深的!

  作为最早的一批旧改户,陈红1996年搬进了现在的小区。谈起自己在卫前街的老宅,陈阿姨仍不住地摇头:40多平方米的老旧木房,挤了八口人,没有独立卫生间,大小便只能倒进水沟,一到雨天,大水常常漫进房中。

  回迁至庆城社区后,陈红家40平方米的小木房变成了8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八口人不用再挤在一间小屋,便利的独卫也让她欣喜不已。

  “其他条件都没得说,但小区内不少家庭都在阳台外搭盖,乱糟糟的外观还是让人爱不起来。”陈红说,不过,前一阵子老旧小区改造,这一问题也得到解决。美观整洁的外立面,全新修缮的小区路面,给予她全新的居住体验。

  “门外有洒水车,环境卫生有保障;街角有探头,安全让人放心;周边的小公园越来越多,城市的环境也越来越美。”评价之余,陈红也没有闲下来。热爱花草的她,用一盆盆花草和“”来的桌椅、遮阳伞在楼下搭出了一片小花园,成了周边居民乘凉的好去处,“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份力,让城市变得更美!”陈红笑道。

  昔日风沙地 今日新城起

  走进滨海新城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东湖湖畔,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道路宽敞,环境优美,目前该园区注册企业超过了320家。

  “以前这里风很大,没有几户人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武砂围垦造地后,壶井等周边村庄人口搬迁过来,才有了我们村,这也是‘新村’名字的由来,村民们也没有想到这里会建新城、修地铁,而且还建设得那么快、那么好。”文武砂镇新村村党支部书记林勇告诉记者,从原先的风沙地、小村庄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园区,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给新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看着家乡一天比一天更美、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好,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文武砂镇新村位置比较偏僻,经济也比较落后。2017年滨海新城正式启动建设后,新村开始了整村搬迁。林勇自小在当地长大,又深受村民信赖,他带头搬迁,热心为村民答疑解惑,全力推动征迁工作,得到村民广泛好评,去年村两委换届时,成功当选为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在林勇的带领下,目前新村搬迁工作已到尾声,今年年内,村民就会回迁到滨海新城安置房一期。

  “这里建新城后,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林勇介绍说,除了已经投用的融侨赛德伯学校、福州三中滨海分校等,安置房一期旁边还规划了一所配套小学,以后孩子们上学会更加方便。福州地铁6号线修通后,他们去福州城区也将更加快捷。

  建卡贫困户 幸福新生活

  2016年,由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技术,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的林章在被列为建卡贫困户。几年来,在县乡的大力扶持下,林章在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家里水、电都通上了,手机、电视我们夫妻俩也都用上了,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林章在说,前两天,他因为做农活不小心把手割伤了,由于政府对建卡贫困户的医疗救助政策,超过1万元的治疗费用,他个人只出了不到600元。

  63岁的林章在回忆起年轻时候的日子说,那时候没有电,家里全靠烧煤油灯,要喝水煮饭都要自己上河边去挑,每逢冬天一家人只能靠一张薄薄的棉被御寒。当时让林章在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如今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标配”。

  妻子何彩霞补充道,前两年乡政府还为他们大专毕业的小儿子提供了公益性就业岗位,每个月工资收入可达4000元。今年,他们家庭纯收入约7.5万元,基本可以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开销,未来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

  数字福州 指尖“呈现

  浏览商品,加入购物车,结算。不到半小时,刚下单的果蔬就已经送达,对于国庆加班的福州有家装饰有限公司员工黄晶宇而言,下班后不用专门抽时间去超市采购,等着新鲜果蔬送上门是一种享受。

  大学刚毕业时,黄晶宇买了一部半智能的诺基亚。“那时候手机就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上QQ,手机自带的游戏都能玩半天。”2012年,黄晶宇攒钱买了人生第一部智能手机,伴随着4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日常生活应用“触网”。“在手机上能点外卖、叫车、购物,一部手机能做成的事越来越多!”黄晶宇说。

  去年,随着“e福州”APP上线,黄晶宇用了多年的零钱包正式“下岗”。如今,随着新应用不断“解锁”,“e福州”也成为了她手机里的常驻APP。“除了交通出行,我还常用‘e福州’查医社保、公积金,扫码去药店买药,线上缴水费……好多改变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黄晶宇感叹。

  今年5月,黄晶宇和朋友参观了在福州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各种“黑科技”让她兴奋不已。“这些年福州‘数字味’越来越浓,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我对‘数字福州’的发展充满期待。

  珍惜幸福 缅怀先烈

  1日上午,在青岛上大学的侯天雨刚到家放下行李,便和父亲侯铁军、母亲陈晓燕以及外婆一道,去侯铁军所在部队参加国庆升国旗仪式。随后,一家人又前往福州文林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同时聆听侯铁军讲解福州解放史。

  侯铁军是某预备役团政委,他感慨地说:“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哪有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说别的,就讲吃。现在物资丰富了,生活好过了。我小时候每月每人13.5公斤大米还不够吃,现在每月每人7.5公斤大米都吃不完。

  陈晓燕告诉记者,她父母辈结婚时的标配是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当时的人们哪能想到结婚时才买得起的自行车,现在早已变成触手可及的共享设施。她的母亲,与新中国同龄的退休老人刘菊珍接过话说:“是啊,私家车走入寻常百姓家,全家人能时不时一起出游,这些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带来的。

  今年刚上大一的侯天雨也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国庆这场活动是爸爸策划的,我把在福州上大学的发小也叫来一起参加,感觉特别有意义!”侯天雨说。

  附件下载
福州滨海新城15个重大项目开工
  29日,中共福州市委滨海新城工作委员会、福州滨海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揭牌。揭牌仪式后,福州滨海新城举行2019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共有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9.新华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