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六鳌“网红”地瓜 枕着湿咸海风“长大”的甜蜜
9月20日,农户陈燕香展示当地新鲜采摘的地瓜。丰收让农民们笑逐颜开。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9月23日电(肖和勇)凌晨3时的福建漳州漳浦县六鳌半岛无风,路灯昏黄,夜色无垠。沉静的气息中,睡意和秋露一样厚重。
伸手不见五指的连片沙田里,刨地瓜的农妇用别在手臂的手电,照出一个个碗口大小的亮光,在黑夜中缓缓移动。她们把水壶、点心放在田头,戴上手套和手电就下地了。半岛农民劳作的情形跟内陆农村大不一样:她们只要拨开地瓜叶,顺着藤蔓徒手轻刨细沙,三下两下,光鲜皮红的地瓜就“现身”了。手刨,也能最大限度保持地瓜的品相。
六鳌半岛的地瓜,就种在细腻的沙地中。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沙地土壤疏松,通气良好,加之半岛昼夜温差大,日夜枕着湿咸海风“长大”的地瓜香甜可口,味道出众,被称为“红蜜薯”。
刨地瓜的农妇,彼此不怎么交谈,手电的亮光高高低低,不停地沿着田垄远去。她们劳作时窸窸窣窣的声响,惊醒了一地虫鸣。凌晨4时许,远离村庄的沙田之上,苍穹渐现,星光闪闪。但这种浪漫夜色是送给游人的,留给农妇的是埋头苦干,跟时间赛跑。“天亮不久就干不成了,太阳那个大!”沙地田主陈燕香挥手比划说,沙地白天热浪滚滚,人吃不消,只能起早贪黑。
六鳌半岛种地瓜,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岁月中,半岛沙质旱地养不活更多的农作物,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只能“讨海”或者外出谋生。地瓜曾是当地村民果腹充饥的“口粮”。
凌晨5时30分许,晨光熹微,黑夜逐渐退去,天边的云彩逐渐染上一层红晕。在陈燕香的沙田周边,隐在夜色中的风车,也渐渐显露出高大的轮廓来。8个农妇埋头刨开了大片沙田。田垄之上,绿绿的藤叶摆一排,红红的地瓜摆一排,在无人机镜头里显得格外齐整。
从充饥的“口粮”到“网红”美食,六鳌地瓜的“华丽转身”就在几年间。这些年,六鳌地瓜的价值不断被发掘,伴随着电商产业迅猛发展,当地旅游开发亦有长足的进步,这款“网红”美食在京东、淘宝、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和商超市场备受青睐,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凌晨6时之后,六鳌半岛天色渐渐亮透,温暖和煦的朝阳撒满大地。农妇们脱下手套和手电,蹲在田间地头吃起点心。不多时,她们又下地收拾地瓜,一担一担挑至田埂附近的空地上堆放。“网红”地瓜离开田间地头,步入上市程序的第一关,是根据个头大小和品相进行分拣,以便分级销售。
这天六鳌半岛晴空万里,到上午9时许沙田已被太阳晒得滚烫。此时,田间地瓜分级分拣已接近收尾。而在返乡创业青年蔡少强的仓库里,工人们已经忙活了一阵子,他们将地瓜分装、打包,发货至各地。蔡少强说,2018年其销售额在2500万元左右。
在六鳌半岛,“网红”地瓜一年可种植两季或三季,年种植面积达14000亩,产值数千万元。在这个人口约2.8万人的渔业小镇上,数千名村民常年种植地瓜,在线上线下售卖地瓜,走上致富之路。
9月20日凌晨5时30分许,天边朝霞出现,大地依然没有亮透,农妇正在刨地瓜。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凌晨,农妇带着手电和手套,徒手刨地瓜。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晨光中的六鳌地瓜。新华网 肖和勇 摄9月20日凌晨6时,天色微亮,沙地里雾气弥漫。远处的风车显现出来。地里,农妇们正在挑地瓜(无人机拍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凌晨6时,天色微亮,农妇们正挑着地瓜走过一片地瓜田(无人机拍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凌晨6时30分,农妇们正在挑地瓜(无人机拍摄)。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朝阳升起,雾气尚未消散。一名农妇在田里劳作。新华网 肖和勇 摄 农妇挑着地瓜在田埂上行走。新华网 肖和勇 摄 9月20日上午9时许,阳光强烈,一名农妇正为地瓜覆盖防晒布。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仓库里,一名工人正在分拣、称重。新华网 肖和勇 摄 返乡创业青年蔡少强展示刚刚煮熟的六鳌地瓜。新华网 肖和勇 摄 一名女孩正在品尝六鳌地瓜。新华网 肖和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