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不妨偏重“小而美”

29.07.2016  18:10

  公益广告作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华社7月27日电)

  公益广告最早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在不断加大,对公益广告的设计制作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公益广告已然成为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的“座上宾”,同时也成为了村头巷尾以及公路沿途的一道“靓丽风景”。

  尽管不少公益广告所表现的主题都大同小异,但效果却可能天差地别。有些公益广告尽管主题宏大,篇幅大气,却因为内容过于空洞,表现形式过于简单粗暴,而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相反,有些公益广告虽然所言甚微,却因制作精美,且内容真切通俗而深入人心。相较于“大而全”的粗放宣传策略,我更欣赏“小而美”的精准定位。

  “小而美”要避免空谈套话。公益广告想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传播规律。打造“小而美”的公益广告最为忌讳的就是在广告词中出现连篇的空话套话。保护地球、节约用水、爱护森林之类的词语如今已是人人耳熟能详,过多重复强调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小而美”的公益广告不仅要言语精致,还要简单易懂,贴近生活。

  “小而美”要善于打造细节。一个关紧水龙头的指间动作、一个渴求读书的眼神、一只茫然无助的小鸟,都可能是最扣动我们心弦的细节。注重敲打细节,势必是公益广告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细节所传导出来的力量很多时候远比语言更有力量;细节所刻画的现实画面也最容易让人感同身受。公益广告中的细节不仅是他的点睛之笔,也暗合“天窗”之意,人们可以透过这扇“天窗”管中窥豹,以小见大。

  “小而美”要能引发情感共鸣。《我是谁》这则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广告之所以能够一夜爆红网络,就在于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情感共鸣。宣传片中的几名共产党员都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中最为普通的一个,他们中的每个人都能在我们身边找到类似的身影,因此也最为真实,最为感人,最能引发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想要打造一则引发情感共鸣的公益广告,首先要求制作者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发现事物;其次,要求制作者善于提炼事物的本质与精华;最后要求制作者善于公益广告的艺术加工与表达。

  随着各级政府组织对公益广告投入的不断增加,公益广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益广告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期。相信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公益广告精品会相继与群众见面,为社会带来一股暖暖的正能量。(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