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周二微信谣言最多

24.06.2015  16:07

  2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北京发布《新媒体蓝皮书》。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当前,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每周二是一周微信“谣言”传播的最高峰。此外,由于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相较于微博,微信谣言的辟谣难度较大。

  这份蓝皮书全称为《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6(2015)》,这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连续第6年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这份蓝皮书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和产业篇五个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微信微博发展、社交媒体舆情、传统媒体转型、网络谣言治理、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媒体版权、政务微博观察、传播效果研究、移动终端分析、数据新闻现状等重要问题。

  报告指出,就全球来看,新媒体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截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为6.49亿,占全球总数的21.6%。

  互联网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海量信息的庞杂纷乱,虚假信息传播,特别是网络谣言等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渐渐开始影响社会安定。这份报告就特别针对当前备受关注的微博、微信上的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做了专门分析。

  蓝皮书的分报告《新媒体时代的“假新闻”现象与治理对策研究》,对2014年传播较广、比较典型的92条假新闻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

  研究者认为,微博平台开放性高,像一个公开的信息交流广场,人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因而成为众多新媒体假新闻的信息源。如2014年8月网传“上海地铁出现老外晕倒车厢无一人相助,反而仓皇逃跑”的视频,不少媒体未核实信息即在微博上发布,引发网民热议,此后上海地铁方面证实消息并不属实,“列车进站后站务员及时上车对外籍乘客进行救助”。

  蓝皮书的调查显示,首发于网络媒体的假新闻占比32%,位列第二。报告称,此类媒体基数大,但多为传统媒体转型而成的新媒体形态,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假新闻有10月28日的《中国“落榜”世界空气最差20城》、12月17日的《最新中国癌症地图出炉》等。

  报告分析,微信平台用户基数大且具备较高的社交媒体属性,其平台内信息封闭性高,倾向于熟人间传播。首发于微信的假新闻只有7%。此外,2014年也有少数假新闻出现于豆瓣平台,如“95后女网友征集各地‘临时男友’陪游”为一起商业策划性假新闻,还引发全社会关注,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