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31.08.2015  16:20

  8月22日,在武汉成功举办了2015全国智慧校园建设高端论坛,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的演讲。他追溯中国互联网技术之源,透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背景和现状,深究互联网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和变革。并指出,目前教育亟需提高人民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质量,而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条件。以慕课的发展和应用为例,技术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人们一定要转变思路,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以下内容为李志民教授现场演讲实录,与大家分享。

  今天上午大家听了“根叔”李培根的精彩演讲,他作为我们的大教育家,号召我们要关心教育的本质,关心教育中的人和老师。我今天更多地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

  一、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1994年,我参与建设我国第一个互联网,我的任务就是保证大家的网络畅通,所以光纤不能断,我们得保证你们发邮件、上QQ、看新闻、打游戏,也包括现在会场的信息正常运行。今天现场大多是中小学老师、教育局局长,我就讲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讲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第二方面讲教育信息化十年的发展规划,最后一部分讲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是1987年9月14日,由当时北京计算机研究所钱天白先生发出。这封电子邮件可查的是9月14日,但记录上是9月20日,为什么?因为这封电子当时发到意大利,由意大利人转到德国,德国人在9月20日公布说中国人可以连上互联网,可以跨越长城,走向全世界。

  我国真正意义上建局域网是在1988年,在北京中关村地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地建立了北京地区的局域网。

  我国的第一个网页是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当时的网页还不是各种浏览器,当时是Mosaic,后来是Navigator。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建设是在1994年,开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从国家大的版图上建设互联网。开始只有10所大学,后来是28所、38所,现状几乎所有的大学、大部分的中小学都建了中国教育网。

  1995年电信启动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当时的“三金工程”,包括“金卡”、“金关”、“金桥”。

  1997年,国家召开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公布《国家信息化标准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事实上,互联网真正写进党的会议文件是在2000年。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互联网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以后每一次的党代会、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会讲。去年2月27日,中央成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网信办,习总书记亲自任组长。

  这是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广大老百姓用上互联网是在2000年,到现在也就15年时间,互联网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家都有切身的感受。

  2、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995年全世界大概有350万人使用互联网,去年,全世界就有28亿用户,全世界平均上网的人数约占40%。1995年,互联网用户大概集中在美国。到2014年,美国占比也仅是10%左右,亚洲占了28%,中国占了19%,28%不包括中国,如果加上中国,亚洲差不多占了47%。这是互联网用户的全世界分布情况。

  最近公布的数据,我国互联网用户是6亿8千万,网络普及率大约是48%,在全世界互联网用户数的十五个大国中,我国排在倒数第二,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土耳其的46%。但我们人均使用互联网带宽数量排在世界第84位,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数。尽管今天互联网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从全世界平均的情况来看,我国还是相对落后的。

  3、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2004年,我国对世界的贡献,从技术标准的程度来看还是比较靠前,但由于不同政府部门管理权利的划分,不同专家学派的划分,不同利益的纷争,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不如2004年在国际上的地位,下一代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排在世界的第58名之后。

  从互联网用户、互联网使用频率上看,我国互联网用户数是全世界第一,因为我们人口多。互联网的域名是美国最多,我国排第二,但仅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从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开始重视互联网建设,特别是2014年2月27日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后,开始重视互联网建设。比如原来国际互联的点就上海、广州、北京,2014年在全国另外增加了7个城市作为国家级互联骨干的直连点,包括沈阳、西安、武汉、成都、重庆、郑州、南京,这些城市现在是互联网国家级的骨干直连点,可以大大提升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和互联程度。

  我国互联网人数达6.5亿,上网人数是世界第一,互联网域名的总量是第二,仅次于美国。为什么要讲这些数据?在互联网逐步成为国家主权空间的一部分,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的时代,我们不能只喊“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我们要切切实实地行动起来,加大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让大多数国民方便使用互联网,下决心发展下一代互联网。这是我国互联网面对的形势和目前要解决的突出矛盾。

  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会信息化,也要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也就说,国家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促进公民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中小学;国家要通过教育信息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方便公民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国家建立并完善全国教育与科研基础条件网络平台,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共享。这些是写进《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定位。

  要推进社会信息化,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的步伐,这是国家信息化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制定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1、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服务于建设“信息化”国家的目标需求。十八大把信息化纳入“四化”之一,这就要求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同时我们也要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时代、技术和整个社会需求发展的变迁,要求我们必须走这样的路。

  2、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政策层面、领导层次结构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2010年下半年,全国教育系统都在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专门成立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亲任组长。我本人也十分有幸,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简称:信推办),作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各项任务和要求,也明确了主要依托单位。

  从各级各类教育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还不均衡,因此发展的关键是均衡与公平;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是实践教学资源缺乏,产业对接水平较低,校校通尚未实现,因此发展的关键是实训和对接;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初具规模,但质量有限,应用水平还不高,发展的关键是质量和融合;在继续教育信息化方面,发展现状是网络办学初步实践,资源积累基础薄弱,开放大学尚未形成,发展的关键是个性和灵活。

  从资源方面来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在基础设施方面,天地网络初步成型,地网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天网有中国网络电视台,互联互通初步实现,宽带尚未普及,发展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对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来说,重点解决有无、普及覆盖和性能提升等问题;

  在资源与应用方面,资源有了一定起步,初具规模,但数量、质量明显不足,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发展的关键对一些地区是有无问题,对有了初步内容的地区是能用、好用、用好;

  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各级各类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单个业务系统信息技术的利用较多,但业务环节尚未全部覆盖,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发展的关键是单个应用、数据互通、流程再造;

  在保障体系方面,国家有一定的组织体系,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整理地区和建立组织体系上未必理顺,资金投入机制还未形成,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发展的关键是理顺机制,确保投入,规范发展。

  3、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指导思想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发展任务。坚持育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

  4、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工作方针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工作方针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刚才李培根校长也讲了,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但教育也要有发展的前瞻性,面向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二是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强调顶层设计和分类统筹,鼓励形成特色;三是教育信息化要以应用为驱动,共建共享,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开放合作机制;四是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挥支撑引领的作用。

  5、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总体目标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总体目标是 三个“基本”两个“显著”,即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同时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追求的目标。

  国家希望经过十年的规划,使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要充分显现。

  6、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总体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支撑环境,主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推动教育体制、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探索并推广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新型信息化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条件和基础支撑环境。

  总体要求也包括教育信息化要为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条件保障,为科研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7、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数据指标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数据指标是:到2020年,全国高校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所有教室装配智能终端教学设备;全国高校建成网络教学平台,80%课程要开展混合式教学;60%高校建立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大学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深入;全国高校建立各类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和电子校务平台,搭建面向学校生活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环境,成立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支撑技术队伍规模达到教职工总数的4%以上。

  8、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关注重点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应重点关注:基础设施要宽带全接入,终端全覆盖;资源建设要总量极大丰富,质量明显提升;管理信息化要业务全覆盖,部分流程再造;应用方面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保障措施上要保障体系与机制发展成熟。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教育变革

  1、信息技术的发展

  (1)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

  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尽管人类历史写的是帝王将相史或战争史,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和技术发展史。只有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类文明才会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发展驱动的。朝代的更迭,政权的替换,只是给当时的社会进步提供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一个阶级取代另一个阶级,一部分人的利益取代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真正对人类文明进步起根本性作用的是技术的发展,而且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的改变,同时也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不仅使教育内容增加,而且会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最终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都是以技术来命名的,人类每上一个台阶,都是技术的发展。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领域,对自然界进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大;科技发展的速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成果大量涌现;科技成果从发现、发明到实际产品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

  (3)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互联网作为上个世纪最大的发明,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人会使用工具、会思考。但是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解决体力的问题,很少有发明解决思考的问题。珠算可计算,纸张可储存,计算机能计算可存储。

  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智力的延伸,帮助解决思考的问题,互联网能搜索会联想可思考,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所以说不要小看计算机的发明。几千年来,我们都是解决体力的问题,但是计算机的发明是解决思考的问题,所以说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难以估量。

  (4)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将不断提升。我们今天面临的互联网,想象的互联网,或者说是认识的互联网,我觉得还仅仅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信息互联的阶段。从人性、人的本质需求来理解互联网,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人类知情权平等以及满足参与、表达、知晓、情感沟通的愿望等问题。所以说互联网第一个阶段是信息互联的阶段,它是一个能够提供信息服务,满足人类本质需求的工具。

  互联网发展到第二个阶段,即是“消费互联”阶段,现在已经起步。在消费互联阶段,某件商品卖得快就会加快生产,卖的慢或者卖不出去,它就不再生产。从发展的进度来看,电子商务势不可挡,但是从占的比例来看,还非常小,到去年年底,还不到7%。所以说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消费互联”的阶段,现在才刚刚起步,它主要为人类的物质生活需求提供方便。

  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我把它称为“生产互联”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解决人类就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在生产互联的阶段,首先是农业生产互联,然后才是工业生产互联。因为如果没有大的战争、瘟疫,和平发展、稳定发展时期,人们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饮食的安全,有了互联网,信息获取极大方便。工业生产5.0的到来,会有大规模的定制生产。例如现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偏好的颜色、尺寸在网上定制海尔冰箱等。

  互联网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互联”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帮助人类实现对知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从人类需求的本质出发。这是互联网、在线教育大发展的时期。

  互联网最终会发展到生命互联阶段,满足人类健康长寿的愿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仅仅是互联网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今后会有新技术不断出现。例如,下一步人类可能自己可以定义网络,靠软件定义网络。

  互联网会不断发展,我们现在还处在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才刚刚起步。互联网将改变行业形态,工业生产将是大协作的时代,农业生产将是按需供应的时代,消费将成为私人定制的时代,互联网还会改变市场结构等等。

  互联网作为强有力的工具,改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互联网给这个时代提供的一种伟大精神。互联网精神就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为什么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互联网的互联和协作模式,产生了互联网精神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互联网有它的本质规律,比如无穷大和无穷小。总理号召网络带宽要提速,收费要降低,事实上用户会无穷多,运营商收费会无穷低。互联网还有一些本质特征,例如开放性、数据的海量和天量等。

  互联网不仅改变行业形态,还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什么呢?我认为互联网时代是新闻真正自由的时代,政治充分民主的时代,文学进入无经典的时代,艺术成为雅俗共赏的时代,学术将迎来开放存取的时代,历史将会更加真实。

  为什么互联网时代历史会更加真实?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工具,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经过大数据的挖掘,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所以说互联网时代,历史趋于真实。

  互联网时代,教育是互为师生的时代,因为互联网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互联网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是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必然选择;互联网汇聚了海量知识资源,是降低教育成本、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平台。

  我们谈互联网,谈教育,说互联网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但是教育界广大的老师,从来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千百年来,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降低过成本。不像其他工业、技术发明能够大幅度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产品价格会急剧下降,但是教育的成本没有下降过。

  (5)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教育领域新的应用,总会使教育工作者兴奋,总会引来教育变革的大讨论。技术的发展,带来我们教的工具逐渐改变,从黑板到无尘黑板、变白板;带来学习工具逐渐改变;带来考试评估工具的改变;同时带来课程结构逐渐改变。

  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人们高估技术对近一两年的影响。有人说慕课出现了,教师要失业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快。但是同样,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又总会低估对今后十几年的影响。

  如果你不重视,十几年后,说不定真会影响你失业,改变行业形态,影响你的生活,当然可能会找到更好的方式生活。

  2、 教育的变革及思考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几个阶段。30年前,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硬件投入,院系内部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等,属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0年前,一些学校联通互联网后,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部门管理,比如教学教务管理、科研、人事、后勤等部门管理,校园一卡通等,也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下一步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信息技术要融入教学过程。信息的目的是服务于“知识传播”的本质,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

  (2)教育的本质与作用

  谈信息技术能不能影响教育,或影响教育的哪些方面,要从教育的教育的本质来理解。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对于全人类来讲,教育承担着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政府花钱办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为国家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提高国家竞争力;对于个人来讲,花钱学习、交钱接受教育主要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包括物质和精神的。

  (3)教育(学习)的分类

  我认为教育和学习是从同一概念不同角度表述。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一个是讲老师,一个是讲学生;一个是讲政府,一个是讲家长。教育也好,学习也好,本质上都是讲知识传播的过程,而且这种教育传播过程的形式是多样的,受技术影响。

  如果大家认可我这个观点,教育和学习是一个概念的话,那么教育和学习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学习是人际交往类的学习,因为人活在社会上,要跟别人交往,比如语言学习、礼仪习惯、品德养成、管理有效等。这一类的学习是靠模仿和习惯养成,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场景,学习的效率就会很高,在教室内学习的效果比场景学习效果差很多,这一类的学习不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现在恰恰相反,把教育和学校的功能无限扩大,造成效率很低,任何一个社会机构组织都应该在公平守法的原则下追求效率高,追求效率最大化。

  第二类是知识传承类的学习,比如文字、历史、文学、数学、逻辑、运筹,主要靠师传面授,需要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这类学习课堂教学效率高,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学校的主要功能是知识传承。

  第三类是文明发展类的学习,比如科学探索知识、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需要系统的基础知识,需要灵感和洞察力、想象力、需要有批判精神,学习的过程需要相互讨论、启发,也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模型验证等。这一类学习是研究生教育或者科学研究。

  从以上三个学习类别来看,慕课更适合高等教育,学习者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具备应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慕课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为人际交往类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文明发展类的学习成为今后传统大学的重点。而中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更是纪律、协作、尊重和习惯的培养等。我个人认为,慕课可以作为补充学习的手段,但不适合全课程学习。

  (4)关于教育的理性思考

  我很高兴刚才李培根校长有提到理性教育。我认为我们对教育应该有理性思考。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泛在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和传承发展文明,它分为三个层次:

  首要层次是知识教育,在有知识的情况下才能提高能力,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提高素质,而不能说在知识和能力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空谈素质教育,素质的基础是知识教育。

  第二个层次是家庭教育,它要培养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等。

  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大熔炉的泛在教育,它才能使学习者体验和感悟人生。有些学校可能把自己的功能扩大了,认为学校能教育出很好的人生。事实上,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学校教出来的。教师三十年前的人生教孩子三十年后的人生,简直是不靠谱的。学校培育不出大师出来,大师更多是实在的机遇、个人的聪慧等这些历史条件所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的。社会文明的提高要靠泛在教育。

  我认为现在教育的主要矛盾是机会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附带着也要降低教育成本,这些要靠信息技术来提供条件,靠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

  2、慕课的发展

  (1)慕课带来的改变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会带来一些改变。传统教室将成为学习的会所,集体做作业、答疑,教室在云端,学校在云端。

  大家刚刚在会场外参观颂大教育的产品展示,可能都有这种体会。教师成为会所的辅导员,与学生直接交谈的时间会增加;教师以研究为主,优秀教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学习内容以学生自选为主,考试针对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量变小,成为分知识点学习,讲课精,可重复学;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为师生关系,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学习过程可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数字教材辅助材料比较多,查阅方便;做作业较方便,在线做作业、在线考试,学校发证书灵活;留学变得简单,或不再有留学的概念。事实上,现在慕课平台Coursera,一个平台全世界超过一千万学生,有一千多门课,来自中国的学生超过200万人,学Coursera的课,学Udacity的课,学edX的课。特别是课程微证书的推出,学习不再是几十个人同一进度,没有班级的概念,真正的个性化学习。

  刚才李校长也讲了,慕课可能让学生没有归属感的问题,没有班级的概念,归属在哪里?它会带来学校功能的根本改变,大学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说还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我认为大学就两项基本功能,一个是知识的产生,另一个是知识的传播。知识的产生就是科学研究,知识的传播包括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

  有了互联网,未来大学将有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的功能,因为知识的传播有互联网来发挥它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后的大学将成为研究院、考试院。

  那么今后的大学将会有三个校园,一是物理的校园;二是数字化校园,在网上的校园;三是由于学生的国际化,甚至还需要全球化管理。由于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会形成科教的真正融合,教育云服务的形成。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慕课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慕课不需有学校的学籍,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也没有课程人数限制。慕课在美国发展得比较快,美国人认为“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最近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说“不是50年,是15年”。

  (2)慕课在中国的发展

  2012年美国人发起慕课,中国有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会对中国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2013年5月加入edX,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和MIT共同创办的平台,他们更多的是从高等教育的使命来理解,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传统高等教育的质量。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在2013年7月加盟 Coursera,目前这个平台是全世界最大规模平台,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在2012年建立了上海本地30所学校互挣学分的网络课程,还有考试通过奖励150元,30所学校都认学分的鼓励措施;上海交通大学推出“好大学在线”,现在有几十门课程,有几十所学校加入;清华大学2013年推出了“学堂在线”,现在有70多万学生;深圳大学建立了UOOC联盟,爱课程,好课网;奥鹏推出MOOC(慕课)中国联盟。

  (3)慕课在中国发展的六个条件

  慕课在中国发展需要六个条件:整个国民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学分认可;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决策者的重视程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最重要;国家政策、标准、考评、证书认定;企业用人标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和便利获取。

  (4)关于慕课的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给受教者提供了每门课的证书,企业聘人还必须要某个大学的毕业证吗?国有企业可能还需要,但是民营企业只要学过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课程,胜任岗位,就可以聘用,而并不一定非要需要非常好的大学文凭。当教学效果非常好的MOOC课件很容易获得学习时,谁还愿意浪费时间和金钱去上一堂教学效果差的课?对于校长、教育局局长来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打破了地域限制,模糊了学校性质,不再有公立私立之分,没有国内国外之分,国家教育主权如何保护?我们怎样把国家优秀的文化、先进的技术让全世界来学习?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互联网将改变传统行业的形态,而传统行业自身又很难产生出适应互联网特点的新机制。大家知道,网络购物不是百货大楼发起的;新媒体的出现不是源自于传统纸媒体;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不是柯达公司的本意;数字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社的强项;互联网金融业不是传统银行的发明; 慕课的发展凭什么就说“以传统大学为主”?都是外界颠覆你的,所以说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形态。

  世界上最大的商店阿里巴巴没有售货大楼和柜台;世界上最大的银行PayPal没有分行和网点;世界上最大的书店巴诺,曾经保持了35年的第一,2008年被亚马逊超越,现在已经倒闭。我们国家的新华书店,现在都在当当网购书;世界上最大的学术交流社区是RG,传统出版商也转向靠数据库赚钱,而不是期刊;世界上最大的大学今后可能没有单一功能的教室。

  3、如何应对教育的变革

  (1)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

  大学作为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大学不仅传承了知识文明,也曾经改变了它所处的时代。有人专门研究过,全世界500年没有更换过名字的社会组织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学,全世界有72家大学500年没有变过名字,排在第二位的是教会组织,有32家教会组织500年没有变过组织。由于大学的荣誉地位和使命崇高,大学的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互联网来了,慕课来了,我们就会问问传统大学:如果学生能用极低的费用在网上完成学业,大学就必须向社会证明,大学所能提供的课堂教学与考试的价值何在?人们为此付出高额学费和时间的意义何在?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学生是与网络共生的一代,校长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是数字原居民,我们的上一代是数字难民,我们这一代是数字移民,学生是数字原居民。他们习惯于屏幕学习,我们可能习惯于重要的文件要打印出来,我们认为书本学习效率高,他们认为屏幕学习效率高。数字的鸿沟比思想观念的鸿沟还要大。大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全才,由于教育生态正在向开放转型、知识更新快,新课程教师少等等。还有更要命的问题,可能很多人想不到,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比受教育者大30岁,决定孩子受什么样的教育、给孩子付钱的至少比孩子大20岁,家长付钱让孩子上学,要求他们拿证回来。孩子学习追求的是学习效果而不是学习结果。

  教育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教育工作者怎么办,学校能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者?能不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者?还是说学校仅仅是靠政治授权,是学习效果的评估者?有发证书的功能?

  (2)转变观念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过去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走到青铜器时代,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把石头用完了。今天,人们不用胶片相机了,改用数码相机,也不是因为柯达公司的胶片技术不够先进。今后,某一天学生不到教室上课了,并不是因为大学的排名不够靠前,或者说技术要促进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台阶。所以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因为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贪婪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转变自己的观念。如果我们不能引领人类发展的步伐,至少我们要紧跟人类发展的脚步。

  无论你反对也好,赞成也罢,时代的车轮在滚滚前进,如果你看不到这种变化,说明你老了,如果你反对这种变化,你可能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