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守住风险底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中国保监会主要负责人在2月22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中外媒体介绍了保险监管工作在2016年取得的主要进展及2017年的重点任务。
2016年保险业监管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正式实施,增强了保险监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全年对612家次机构、820人次的个人进行了行政处罚,现场检查等方式有效遏制了机构违规行为;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47%,远高于100%的警戒线,全行业坚守住了风险底线。
防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绝不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指出,当前保险行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利差损、非正常退保和满期给付、流动性等行业传统风险;二是极少数公司的激进投资、盲目并购等激进经营的风险,对此保监会已果断采取暂停部分业务、派驻检查组等措施,目前风险隐患已得到有效防控;三是受宏观环境影响,行业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积聚;四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保险公司与银行、证券、基金等领域的交叉性有所增多,一些互联网理财和B2B平台利用保险进行征信,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风险开始显现。
项俊波表示,保监会将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绝不把保险办成富豪俱乐部,更不容许保险被金融大鳄所借道和藏身。
针对部分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问题,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要秉承积极审慎的态度。截至2016年12月末,险资境外投资余额492.1亿美元,占行业上季度末总资产的2.33%,距离15%的监管比例上限仍有较大空间。监管部门鼓励保险机构优化全球资产配置,但对其资质能力将做出更高要求。
高度关注险资举牌上市公司
将调整完善万能险监管政策
针对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问题,陈文辉表示,近年来行业基本遵循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的监管原则,2016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3.4万亿元,2013至2016年平均收益为6.14%,整体上安全稳健、风险可控。保监会高度关注保险公司的举牌行为,已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规范险资股票投资、重大股票投资和收购行为,目前上述政策已达到预期目的。未来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继续给予严厉处罚。
由于举牌的险资主要来源于万能险保费,“万能险是否保险”引发质疑。对此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指出,针对前期少数保险公司万能险业务“一险独大”且期限普遍偏短的问题,保监会已经采取了严格精算、定价和负债准备金等方面的监管,开展了全行业现金流压力测试,对违规公司停业整顿。目前万能险结算利率稳步下降、负债期限不断拉长、保障性普遍提升,下一步保监会将对前期监管措施进行跟踪评估,调整完善万能险等寿险产品的监管政策,推动万能险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对职业行为跟踪评价
倒逼保险公司高管规范履职
针对某些保险公司绕过监管、股权模糊、公司治理缺乏制衡机制等问题,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保监会将围绕股权的真实性等关键环节全面开展保险公司法人机构治理现场评估工作,对131家中资法人机构和51家外资法人机构进行排查。同时将规定各类资本的持股比例上限,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1/3,建立股东准入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此外还将强化执行保险公司股东股权、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未来还将对行业的董事、高管的职业行为进行持续跟踪评价,倒逼保险公司高管规范履职、强化治理监管对人的刚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