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老地名让乡愁留得住 福州市回应人大代表建议: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记者近日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回应市人大代表姚仲凯关于保护老地名的建议,正积极开展市区老地名保护工作,对相关路、街、巷的考证和城区老地名的文化资源梳理也在同步展开。
姚仲凯代表在年初市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恢复福州市历史城区部分路、街、巷名称的建议》。他认为,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城市建设发展及其他原因,部分古街巷名称有的消失了,有的被更改,无法体现福州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风貌。他建议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对一些路、街、巷名称进行必要的恢复和规范。
姚仲凯的建议得到了市民政局的赞同。他们说,地名文化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乡愁,更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姚仲凯的建议,是老地名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市民政局努力的一个方向。
记者了解到,在对市区街、路、巷等道路名称命名工作中,市民政局尽最大努力保留老地名。对建设拆迁而消失的小街巷区域内新建道路,能引用老地名的直接用原小街巷名称命名,如化民营路、营房里巷、铺前顶路、锦标路等;对一些因开发建设拆迁面临消失的村庄,尽可能采用原村庄名称命名新建道路,如高宅路、凤岗路、胪雷路等;对因道路拓宽、改建等合并的道路命名,则保留历史更为悠久的地名,如原塔头路、三八路、三八支路等三条道路改建合并后命名为塔头路。这些命名方法使市区的一些老地名得到了较好保留和传承,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市名城委也积极挖掘老地名背后的故事和传承,保护地名文化。2017年6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的通知》发布,华林路等50条路、北后街等17条街、新港等20处地片名称、思儿亭等22个路口、衣锦坊等8条坊、杨桥巷等42条巷、西峰里等8个里、立本弄等4条弄,共计171个受保护的老地名列入福州城区老地名保护名单。与此同时,市名城委还邀请专家参与考证市区有历史的路、街、巷,并将形成书稿,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记者 李白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