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民营医疗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第55期)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3年底,仅莆田籍民营企业家在全国投资兴办的民营医院超过8500家,占全国民营医院总数约80%,常年在外从事医疗投资的人员超过6万人,带动从业人员150万人,年诊疗量达1.69亿人次。莆籍民营医院资产总额约1000亿元,总床位数约37万张,年营业额约2500亿元。医疗事业关乎民生,如何规范民营医院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方式,促进民营医疗产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民营医疗产业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政策问题。 民营医院在规划布局、用地审批、医保定点、税费减免、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融资扶持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尚未一视同仁,存在一定的隐性歧视。 二是人才结构问题。 由于民营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身份、待遇、保险等方面均不占优势,导致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目前民营医院医务人员主要由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和年轻毕业生组成,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较少,缺乏核心医疗专家和管理人才。 三是内部管理问题。 多数民营医院仍实行家族式、经验式管理,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一些民营医院缺乏整体战略和长远规划,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院设备的改善。部分民营医院医疗服务管理不够规范,个别医护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书或未经执业注册。 四是社会信任度问题。 部分群众对民营医院的认知仍停留在过去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抱有“游医”偏见及畏惧排斥心理,一旦民营医院出现医疗纠纷,各类媒体往往关注其负面,给民营医院造成不利影响。 五是医院规模问题。 民营医院数量虽多,但规模偏小,实力不强,多数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相比,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不小的差距,在业务量、营业额等方面也相差甚远。
为此建议:
一、 加大政策扶持。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决定,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给予同等政策待遇,为民营医疗产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二、破解人才瓶颈。 积极探索建立帮扶民营医院工作机制,促进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结对帮扶,增强民营医院专业技术力量。创新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达到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给予部分事业编制,落实事业人员相关待遇,用于招聘引进技术骨干和紧缺人才。
三、端正办医理念。 医疗事业是一个特殊行业,一种公共事业,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民营医院要树立“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鼓励民营企业家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引导民营医院逐渐向公益性方向发展。
四、促进规范管理。 积极引导民营医院走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之路,认真制定和执行医疗标准,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鼓励民营医院实现由小医院向大医院管理、向集团管理、向联盟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诚信服务,共塑良好形象,打响行业品牌。加大监管力度,依法整治夸大宣传、扩大医疗服务范围、任用无资质人员从事医护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帮助和督促民营医院依法规范执业,促进福建民营医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鼓励抱团发展。 民营医院在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管理、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在市场竞争中仅靠自身的力量显然不够。鼓励福建民营医疗企业充分利用乡情、亲情、友情等“三情”资源,发挥地缘、语缘、血缘等“三缘”优势,抱团发展,在药械采购、项目融资、人才招聘、医疗支援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六、引导民企回归。 充分发挥民营医疗发达、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吸引民营医疗企业家抱团返乡投资兴业,努力实现民营医疗发展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积极引导福建民营医疗企业在家乡设立总部,大力发展民营医疗产业总部经济。
七、加强正面宣传。 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民营医院不断转型升级,管理日趋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消除民众的误解和偏见,塑造民营医院保障百姓健康、救死扶伤的形象。民营医院也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提高知名度和公信度,增强社会认同感和信任感。
(莆田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