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余光中辞世 其第一首新诗在厦门报纸上发表

15.12.2017  17:48
■2006年4月7日,余光中参加厦大85周年校庆。  郑晓东 摄 - 新浪
著名诗人余光中辞世 其第一首新诗在厦门报纸上发表 - 新浪
▲2014年10月25日,余光中在厦大逸夫楼就餐时有感而发题写的一句话。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2006年4月7日,余光中参加厦大85周年校庆。  郑晓东 摄

  昨日,外图厦门书城把余光中的诗集《白玉苦瓜》放置在展台的最高处。 林晓云 摄

▲2014年10月25日,余光中在厦大逸夫楼就餐时有感而发题写的一句话。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昨日,一首《乡愁》刷遍朋友圈,据台湾东森新闻、台湾中时电子报等媒体报道,台湾著名诗人、《乡 愁》的作者余光中先生昨日辞世,享年89岁。在很多厦门人的记忆中,对余光中更多了一分亲近感,因为他把自己当成厦门人,写的第一首新诗也是在厦门的报纸上发表的。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余光中在《欢呼哈雷》中为这个“忘年知己”写下的这句诗,成为今日人们回忆诗人时的感叹。

  记者 林晓云

  【缘未了】

   在厦门大学外语系学习时,发表了第一首新诗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他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一首《乡愁》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

  他在厦门停留不足一年,却把自己当作厦门人。“对我而言,厦门兼有故居与故乡的双重感情。离开大陆前的最后一年,我是在厦门度过的,那时我从金陵大学外 语系转入厦门大学外语系学习。厦门靠海,水对我的写作影响很大,在读厦大时我就住在海边,我第一首新诗也是在厦门时发表的。”他说,“我至少是广义的厦门 人,后来到了台北,住在厦门街,也算是安慰。

  余光中所说的第一首诗,是1949年6月22日发表在厦门《星光日报》上的《扬子江船夫 曲》。他和厦门的缘分一直未断:1995年应邀回厦大参加74周年校庆;2006年厦大85周年校庆时重返母校,登台朗诵自己的诗歌《浪子回 头》;2014年回厦大参加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会。

  昨日,厦门多家书店设置了平台陈列余光中的诗集等书。外图厦门书城把余光中的诗集《白玉苦瓜》放在展台的最高处。新华书店做了“致敬余光中”的主题海报,《余光中诗精编》《余光中随笔精选》等书摆放在一起陈列。

  【真性情】

   养只小鸟也认真开食谱,用“曾先孔后”调侃孔子后人

  著有《余光中传》的徐学教授,曾任职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原厦大台湾研究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现任职于厦门大学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他与余光中多年来互动密切,信件、电话往来频繁。

  徐学说,余光中是个很幽默的人,他曾说幽默是汽车上的防震器,让人生遇到坎坷时变得平稳。徐学说,余光中有的文章写得很好笑,比如别人借钱不还怎么办,还有关于男厕所的联想等。

  徐学眼中的余光中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养只小鸟也会认认真真开食谱,该吃什么、喝多少水都有标准。他还收集各国钞票,从钞票看文化,对天文地理也很有兴趣,年纪大了还会半夜爬起来看流星雨。

  余光中的幽默灵感会随机“爆发”。他在高雄中山大学任教时,有一位教授是孔子后人,两人一起坐电梯,余光中问他:“你们伟大的先人带着曾子出门,谁走前面?”孔教授说:“当然是孔子。”余光中说:“错了,曾子先出门。成语说‘曾先孔后(争先恐后)’嘛!

  有时候余光中像孩子一样调皮。还有一回,有人打电话找余光中,电话接通了问:“您是余光中吗?”结果余光中回答:“他不在,我是余光中的秘书。

  【解人意】

   听众传小纸条说“看不到”,诗人哈哈一笑移走讲台的花

  “六十年后,犹记厦大的蠔煎蛋。余光中”这句话写于2014年10月25日,当时余光中回厦大参加第十三届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会,在学校逸夫楼就餐时有感而发。昨天,这段往事在厦门大学教师群里广为转发,唤起更多校友的回忆。

  1995年,余光中应邀回厦大参加74周年校庆,到厦大外文系当客座教授,在博学报告厅开了场讲座。“他是个谦谦君子,大声朗诵《乡愁》,我们都对他印 象极好。当时他被讲台上一瓶花挡住了脸,就我那个角度看不到,我在底下递了个小纸条上去,大意是说‘人面桃花相映红但我们看不到你啊’,他一看哈哈笑,把 花移走了。”厦大校友“球小姐”说起当时的情景。

  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郑启五说,2006年厦大校庆时见到了余光中,他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余光中散文选《鬼雨》和一枚“马踏飞燕”明信片,希望得到签名。

  “我爱藏书也爱集邮,这本书我珍藏了18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祖国大陆第一本余光中的散文选;明信片是我从集藏的上千张明信片中挑出来的。我觉得‘马踏飞燕’这样的中华文物瑰宝辉映余先生的题签最有意义。”郑启五说。

  余光中爽快地应允,在书的扉页上写了“启五先生惠正,余光中2006年4月7日”。签名之前,他特地询问郑启五:“‘启五’的‘启’是不是‘启发’的‘启’?”因为余光中写的是繁体字,“”字的繁体有两个选择,一字之差足见余光中的细致与认真。

  【很敬业】

   一上台激情四射令人惊讶

   再累也要坚持为学生签字

  郭娃是厦门大学2013级中文系学生,今年刚毕业。他还记得,2014年余光中回厦大参加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双年会时,老师安排他做余光中的引导员。

  “有点像保安,我很激动。”郭娃说,当天人特别多,来听讲座的队伍从三楼排到一楼,会议结束后,他陪伴余光中走到建南大礼堂的贵宾室,之后一直陪着,郭 娃说,在休息室的余光中话不多,慈祥和蔼,但一上台就激情四射,很有感染力,整个过程都很亢奋,精神焕发,让他震惊。有学生拿书来找余光中签名,他都坚持 签了。“其实他应该很累了,但还是给学生签名了,这让我印象很深。”郭娃说,那次来厦门,余光中还带来了学生的作业抽空批改,十分敬业。

  余光中待人随和,从他的题字、题词中也可见一斑。他的一位朋友的女儿考上艺术大学,他为她写下“以生许美,从一而终”;看到卖的雨伞,他写下“撑伞是出 发,收伞是到家,带伞是先见,掉伞是常情,借伞是借口,还伞是有心,共伞,跟谁呢?当心,是缘分”。结果让雨伞大卖。徐学说,这都是真正的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