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旧岁何须爆竹声声 倡环保更要点滴养成
随着年关的临近,时常能或近或远听到一些鞭炮声,特别是在农村,到了年底婚嫁之喜、乔迁之庆几乎天天有,鞭炮之声更是不绝于耳。近日,丰泽区政府下发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通知,拉开了“禁炮”行动的帷幕。
爆竹声声辞旧岁,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各地相继出现雾霾天气以及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和伤人事故,更多的人们在开始思考是否还要用火药味来增添年味?不可否认,在过去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烟花爆竹承载了人们对吉祥、喜庆的向往与渴望。然而,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和PM2.5指数的不断攀升,我们还能固守这一习俗吗?
据江苏省南京市环境监测站连续数年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春节期间,大量的烟花爆竹炸出了南京多个重度污染天,空气中的PM2.5、PM10以及二氧化硫等含量频频“爆表”。在燃放点,城区夜间噪声分贝是平常分贝值的2.5倍。自2015年1月1日起,南京在全部主城区及郊区的中心城镇区域常年实行烟花爆竹“禁放”和“禁售”后,当年春节期间,南京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其他城市也同样用行动证明了“禁炮”对空气质量好转有着极大的帮助。
稍微有一点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在燃烧爆炸时除了会扬起大量粉尘,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有的厂家为了增加其观赏性,还添加更多的助燃剂,使得现在的爆竹声音越来越响,威力也越来越大。有的地下黑工厂,为了牟取暴利,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这些产品在运输、储存、燃放过程中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险。每年寒假,各地报道的未成年人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被烧伤皮肤、眼睛的不在少数。
然而,对于这个流传千载的习俗,要想一下子就彻底改掉,可不是那么容易。当前有部分市民觉得过年没放鞭炮就没有过节的气氛,会让过年索然无味。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放鞭炮这个习俗延续至今,难免与与文明社会的一些新风尚产生冲突。特别在今天人口高度密集、雾霾频频困扰的城市,原本的习俗,就有可能变成一种陋习。可以说,禁炮是一个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尽管一开始会有阻力,但正是文明城市发展中的阵痛。
笔者认为,在当前禁炮进入两难之际,一方面是加大宣传,让“禁炮为环保”从人人知晓到成为全民参与的自觉;另一方面是政府机关带头做起,并做到本人及家属也遵守“禁炮令”;第三是是疏堵结合,城市一律严禁,在空气质量允许时,农村适当少放;最后是对违规生产不合格产品的黑工厂,坚决给予严厉打击。(泉州市丰泽区委文明办洪春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