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乱象:贷款千万到手仅480万元
一位企业主向记者爆料称,贷款中各种克扣的环节让他本来申请的1000万元的贷款到手却只有480多万元了。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担保公司做着空手套白狼的生意,且依靠截留的企业资金和担保金到业内去放高利贷,获取高额的利息。
案例
“申请的贷款是1000万元,结果拿到手就只有480万元。”昨日,广东一小企业主戴先生(化名)无奈地对记者说。他2011年9月贷款,期限为三年,当时利率是基准上浮15%,但要一次性给银行40万元理财顾问费用。他将几张合同和收据摆在记者面前,记者梳理发现,在戴先生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银行指定的金启担保公司不仅收取50万元的担保费,还截留了105万元作为保证金。更令人诧异的是,担保公司还截留了300万元资金,强制通过戴先生公司的名义借贷给另一家广州的装饰公司。
戴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当时资金需求大,因此就签下了这种贷款协议,对担保公司的各种附加条件也无力还击。戴先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要疏通关系,因此拿到手的资金只有480万元左右。“我以前白手起家,从来没有跟银行借过钱,现在为扩大生产借钱,没想到却遭遇了各种强制性的合同以外的条款。”戴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和戴先生有一样经历的小企业主并不在少数,此前就有湖南一家民营企业股东在微博上“自曝”一份向银行送礼的清单,企业存续5年间送礼达972万元。
乱象一:利率叠加 资金成本远高于银行利率
上周,本报独家报道的《千万保证金遭“转移” 上亿贷款变“不良”》一事遭到业内热议,而贷款中企业遇到的各种“霸王”条款和担保“阻碍”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连日来,记者再次针对相关小微企业贷款乱象进行了深入调查。
尽管监管机构三令五申要支持小微企业信贷,信贷政策也一直在向小微企业倾斜,但记者调查发现,小微企业在贷款方面不仅要面对银行给出的苛刻条件,而且在贷款方面,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尤其是夹在中间的担保公司贷款中介等机构,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以及各种帮助为交换条件,有的会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之上再“抽水”3个点左右,而且还要扣留贷款额度的10%~20%作为保证金。
记者初步核算,假设目前银行以8%左右的利率放贷给小微企业,但小微企业再被“强制性”通过担保公司贷款,最终承担的直接贷款利率成本至少要在12%左右。
乱象二:附加条件多 隐性成本不容小觑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不是新鲜事。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较高的贷款利率,其中的隐性成本不容小觑。
就好比上文中提到的担保公司强制截留部分资金作他用。“这笔钱,担保公司说借给一家装饰公司,但是以我的名义给,也就是说,这家公司如果不还钱,银行就会追着我要钱,我的征信记录也会受到影响。”戴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担保公司称下游的这家企业将会支付利息,但只是签订了一张收据,十分不靠谱。
有的担保公司还会跟银行人士里外“勾结”,唆使企业购买理财产品等,“如果不买,他们就说可能申请贷款会有点麻烦,额度和审批都会遇到问题。”企业主邓先生(化名)告诉记者。
乱象三:担保公司截留保证金放高利贷
保证金和贷款金遭到截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对小微企业来说“伤害”最大的一个部分。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担保公司往往空手套白狼,“担保金都由企业自己出,担保公司有什么成本?此外,截留了部分资金,很多担保公司都拿去放高利贷,其中猫腻太多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称。
“很多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都是借的。”一位金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还有很多担保代办公司,只要支付几万元,代办公司就可以帮你将以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公司注册资金通过代办公司办理注册手续,注册成功后两千万元注册资金再被抽走。
担保业“野蛮生长” 业内呼吁加强监管
目前许多担保公司热衷于高风险投资、高息借贷甚至非法集资的情况并不少见。业内人士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大力鼓励发展民间担保业以来,由于准入制度模糊、门槛低,没有监管责任方等原因,民间担保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担保公司风险确实很大,监管缺位是一个原因,现在是多头监管,缺乏明确的牵头监管主体。而且准入门槛相对其他金融机构比较低,所以遍地开花。”金融业内人士蔡先生(化名)称。
此外,由于近期多个行业不景气,不少担保公司也面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有的地区受钢贸行业影响,从去年到现在,基本上担保公司已经倒下9成以上。”一位钢贸人士告诉记者。
“不规范的担保公司事实上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乱收费的现象也很严重,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的要求相违背。目前担保业也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未来朝着规范发展方向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的确要加强监管。”上述金融业内人士蔡先生表示。
相关链接
上半年小额贷款 增速大幅放缓
本报讯 (记者周宇宁、李婧暄)央行昨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394家,贷款余额881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仅61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121亿元相比大幅放缓。分析人士指出,在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增长后,今年小贷行业已经进入平稳发展和洗牌阶段。随着今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更多小贷公司或会因经营不善主动退出市场。(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