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心”守好高校宣传思想阵地

08.02.2015  21:39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意义深远而重大。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教育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各种思潮的冲突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更加突出,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作为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之地,高等学府不仅要完成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意识形态的培育和树立更是至关重要的必修课。

  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例如,部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功利化倾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课堂教育教学有意无意地疏远或忽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偏向娱乐化、狂欢化,却淡忘了教育性和思想性;选拔人才方面则一味看重学术科研条件,学历职称,对政治信仰、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却不闻不问……高校一直是青年学子们思想激荡、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种社会舆论、政治势力争相占位的地盘,如果高校在思想宣传工作和意识形态阵地打造上放松警惕,则极易被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从而带来难以预估的严重后果。

  因此,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重提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国家民主富强和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以敬畏之心守好高校宣传思想阵地。“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拿破仑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如果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力量,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也无从谈起。从教师本身来说,高校教师作为青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影响者,首先要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时刻牢记教师职业的第一标准是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学生,则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结合青年特点,时代特征,把中国这本书真正读好、讲好,让广大青年朋友真正了解祖国、热爱祖国,这样,他们才能自信地接过接力棒,成为一支坚强有力的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以创新之心守好高校宣传思想阵地。互联网时代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全新的命题。当下的青年大学生是网民的主要群体,高校意识形态很多问题也是因网而生、因网而兴,显然,按照以往的工作思路,已经不符合时代特征。只有时刻心怀创新之心,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全媒体、大数据等特点,不断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的工作能力,才能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主动权。互联网的到来,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是挑战,也充满机遇,它让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更多元,效率也更高,原来,正能量也可以变得鲜活而生动。比如,推进教师博客、校务微博、班级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推出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德育资源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人心,落到实处。

  以勇者之心守好高校宣传思想阵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还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无论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还是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无不凝结着前辈们的勇气、智慧和心血。作为百花齐放的文化阵地,高校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积极主动地用好这些意识形态传播阵地,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有裨益。例如,积极刊发接地气、充满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和学术科研成果,发挥好思想引领作用。并建立健全课堂、讲座、研讨会、论坛、沙龙、网络论坛、境外项目等宣传阵地的监管制度,此外,对于有反动敌对言论的教师应严肃处理,用敢啃硬骨头的勇气,用实实在在的措施筑牢抵御渗透的防火墙。

  《意见》不只是一纸冰冷的行政指令,而是要通过落到实处的行动将它内化为教师内心的价值标杆。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中的老师被迫讲授的字词句篇,而是变成在每个师生的内心深处打下深刻烙印的生动事例。如此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成为守好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