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寺
寺院简介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寺院简介]
仙游寺博物院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是西安西南线西端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弄玉自幼擅长吹箫,通晓音律。古称仙游得名。
[历史沿革]
仙游寺仙游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称“仙游宫”。隋仁寿元年
(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大兴善寺的高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唐大中年间(847—859),宣宗李忱将仙游寺拆建为三寺:黑河南岸的名仙游寺(亦称南寺),河北名中兴寺(亦称北寺)另一寺已于宋以后的战乱中损毁。明代英宗正统六年(1441),仙游寺由西域喇嘛桑加巴主持,修复扩建,易名普缘禅寺,明末毁于兵燹。清代康熙二年(1663)募捐重修寺院,恢复仙游寺的原名,乾隆、道光年间以及民国初年,再次修葺。
仙游寺现存清代正殿,内有泥塑佛像,前檐东西两墙画有哼、哈二将,正殿两侧有耳房,东西两侧还有厢房20余间,殿前有一口明代铁铸大钟。在正殿的西北约60米处,有隋代修建的法王塔。塔身七层,通高35米,底层每边长8.7米见方。法王塔的塔檐由十三层砖叠涩与反叠涩出檐,塔身各层正南面各有一券门,塔刹已毁。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法王塔的北面20米处,有一石条砌筑的明代喇嘛式逼水塔,四方形塔座,覆钵形塔本。在正殿东面40米处,有一石彻喇嘛式普通塔,四方形石座覆钵形塔身,塔刹基本完好。
白居易于元和元年(806)应举考试及第,奉命为周至县尉,在这里写下了千古绝唱《长恨歌》。黑河北岸的中兴寺,原有殿宇20余间。正殿东南面的3间大房,有清代道光年间书写的“苏公藏书处”匾额,传为宋代苏东坡读书处,现已毁殆尽。
仙游寺地势险阻,唐末黄巢、明末高迎祥、清末曹沛都曾屯兵于此。
仙游寺吸引游客原因之一,是这里有许多历代著名文人墨客的轶闻遗迹,其中有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马融、唐代王勃、岑参、李商隐、朱庆余等,特别是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一气呵成写下了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长诗《长恨歌》,成为时代相传的千古绝唱。白居易还写有《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那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在岑参的《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中,仙游寺的山光水色如在眼前:“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声。”“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溪,夜宿水声中。”文人士子和骚人墨客多喜这里清幽脱俗,常来仙游寺游览休息,相与酬唱,递作笙簧。
[寺院胜景]
仙游寺法王塔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人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唐大中年间(847~859),扩为三寺,今存二寺。位于黑河南岸的仍称仙游寺,后经历代重修,现存正殿5间。殿西北有法王塔。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拆迁。拆迁时,
在塔的二、三层间发现3枚舍利,后又在地宫中发现10枚舍利和石碑。碑文记载建塔年月。仙游寺自古就是游览胜地。
[交通通讯]
地址:西安市周至县
乘车路线:可在水司车站乘坐西安到周至的车,在马召乡下车,翻过一个小丘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