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经典引用看习近平治国理政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他说:“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可以看出他对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纵览习近平同志过去20年的一些著作,如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的《摆脱贫困》、主政浙江时的《之江新语》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及自2012年11月份以后的重要讲话,我被其中所引用的古文经典吸引,并抄录下来认真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我又受到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熏陶。
习近平同志不仅古文功底深厚,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方面也做出了表率。从这些古文的引用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与我们党治国理念的一些内在关联。
立足高远和战略思维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学习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善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决策。可见,战略思维至少包括几个要素:全局、整体的视角,发展、变化的视角,关键时刻关键作为。他引用“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说明在行动中需要考虑大小、缓急、上下、内外等诸多因素,实际就是强调从全局、从整体看问题的重要性;引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强调要善于谋划,善于以近见远、以小见大、以微知著,提高思维的高度和深度;引用“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强调要着眼长远,多思考改革发展的大问题,而不能过于注重个人得失,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眼前,仅仅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引用“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强调目标贯彻中的递减效应,启示我们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运用管理科学的分析方法,力求方案的科学可行;引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说明要善于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并要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证态度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引用“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强调判断是非、作出决策必须以全局利益作标准,摒弃个人、局部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