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析今冬北京降雪偏少成因及气候背景

02.03.2018  12:22

  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了降雪天气,连厦门、云南等地都飘起了雪花,但北京的雪却一直难觅踪影。北京为何降雪偏少,造成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候背景是怎样的?影响北京降水(雪)的原因是什么?2月28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研究员柳艳菊、北京市气象台气象服务首席杨洁和北京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施洪波。

  专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研究员柳艳菊

      北京市气象台气象服务首席杨洁

     北京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高级工程师施洪波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刘佳

   记者:去年入冬以来,北京市民普遍感觉到没有出现明显降雪天气,是何原因所致?

   杨洁: 这个冬天北京的降雪踪迹难觅,但事实上,京城的初雪也曾悄悄来过。北京平原地区在今年1月21日夜间出现了大范围降雪,但降雪过程主要出现在半夜前后,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门头沟、昌平等地降雪相对明显,为小雪量级。城区和东南部地区,包括位于大兴区旧宫东的南郊观象台站均为微量降雪,即日降水量小于0.1毫米,这样的微量降雪在22日早晨已很难看到踪迹。按照初雪标准,全市20个人工站中有17个观测到降雪,已达到初雪日。

   施洪波: 降雪的形成需要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而去年入冬以来,影响北京的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很强势,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偏南,不利于南方的暖湿空气向北输送与冷空气在北京交汇,所以北京难以形成大范围明显降雪。这都是整个大气环流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

   柳艳菊: 从气候角度来看,一是今年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势力强大且活动频繁,北京地区主要受干冷的西北气流控制;二是来自热带海洋和中纬度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水汽向华北输送弱,难以在北京地区交汇形成大范围降水。因此,入冬以来北京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另外,北京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多西北风,空气很干燥。北京冬季降雪本身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记者:与周边地区如天津、内蒙古、山东等地相比,北京城区为何没有出现明显降雪?影响北京降水(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属于极端异常天气?

   柳艳菊: 北京城区与周边地区相比没有明显降雪,最直接的原因是产生降雪的水汽条件不够。北京东边是渤海,当出现东风的时候,可以把潮湿的空气输送到北京,加上西边地形的阻挡,有利于水汽的聚集,形成降雪。从地理位置看,山东和天津地区紧邻渤海湾和黄海,冬季受偏东风或东南风水汽输送的影响比北京地区相对较好。另外,下雪还需要足够低的气温。与北京郊区相比,北京城区可能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区温度较高,也不利于水汽的凝结。

  虽然天津、内蒙古、山东等地出现了降雪,但是从气候统计的角度来看,入冬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降水均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80%-100%。截至2月27日,北京地区入冬以来累计降水量为0.2毫米,是1951年以来冬季降水最少的一年。

   杨洁: 北京三面环山,山区面积占到 62% ,在北京冬季气候条件和特殊地形的共同影响下,经常有高海拔山区出现降雪,而平原地区不降雪的情况。

   记者:造成这种现象的气候背景是怎样的?历史上,是否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柳艳菊: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处于冷水状态有密切关系。赤道中东太平洋从2017年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在这样的冷海温背景条件下,东亚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导,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势力强大且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来自西北太平洋地区向内陆输送的水汽较弱,冷暖气流交汇的概率较小,因此很难产生降水。

  北京的平均降水量(北京地区20个国家级气象站)在1970-1971年冬季为2.8毫米, 1983-1984年冬季为0.7毫米,1998-1999年冬季为1.3毫米,这些降水极端偏少年赤道太平洋中东太平洋海温均处在偏冷状态下。

【专家聊天】从降雪看南北方的不同
   本期嘉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正研级高工 孙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