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媒体人杜少凌英年早逝 常熬夜人群注意保养

17.06.2016  04:53

  福州晚报6月16日讯(记者 朱丹华)近日云南《春城晚报》总编辑杜少凌英年早逝的消息在媒体圈引发了不小震动。根据媒体披露的消息,14日,杜少凌到了凌晨才睡,清晨醒来觉得呼吸不正常,经抢救无效猝然去世,年仅42岁。

  据悉,杜少凌是今年以来国内第八位英年早逝的知名媒体人。精神压力大、三餐不规律、长时间熬夜的工作常态,是影响媒体人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类似的不良生活方式在其他职业人群中也普遍存在,比如派出所民警、医务人员、的士司机等,特别是其中经常上夜班的人。这些经常熬夜的人群应该如何保养,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伤害?昨日福州晚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几位医生和营养师。

   熬夜过劳可能导致

   心脏功能紊乱

  “心脏性猝死占所有猝死情况的75%。”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林介绍,引起猝死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肺栓塞、主动脉瘤破裂、低血糖、脑出血等,其中心脏性猝死(即因心脏问题突发死亡)是最为常见的猝死原因。心脏性猝死事发前的症状多表现为室速室颤,即突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室速室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心跳骤停,若抢救不及时会猝死。

  冠心病、心肌炎、遗传性心脏病的患者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有些患者在事发前可能有过胸闷、胸痛、晕厥等症状却不够重视,有些患者的首发症状就是心跳骤停,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疾病。此外,即便是没有心脏疾病的正常人,也可能因熬夜折腾而“过劳死”。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内分泌等都处于兴奋状态,也可能导致室颤阈值降低,心脏功能紊乱,发生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后4分钟以内是黄金抢救时间。若患者能及时接受规范的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则能提高存活率。陈林医生强调,市民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心跳骤停,最好马上为其施行心肺复苏,在“120”急救人员赶到之前,就要介入抢救。若平时发现自己有不良症状,应及时找专科医生进行相关体检,比如心电图、心脏彩超和心脏血管检查。

   熬夜后应重视补觉

   推荐几种中药代茶饮

  全国名老中医、福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肖诏玮指出,市民养生应睡“子午觉”,即每天11时至13时午休,23时以前入睡。如果一定要熬夜,则要保证在其他时间补觉,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有六七个小时。

  “用中药来减少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只能说是一种辅助的保健手段,最好还是要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肖诏玮建议,精神萎靡、心绪烦躁的熬夜者,可以用百合花(6克)、玫瑰花(6克)、合欢花(6克)一起泡水喝,还可适当加些枸杞。常常口干的熬夜者可服“参麦饮”,即每次用党参(12克)、麦冬(12克)、五味子(4.5克)熬煮成汤汁服用。脾虚的熬夜者,可以用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3克)、首乌藤(15克)熬煮成汤汁服用。

   熬夜人群的晚餐

   应该多吃蔬菜水果

  协和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黄坤琳为熬夜人群提出了饮食方面的建议。她说,夜班人群应在上班前的一至两个小时吃晚餐,保证食物能被良好地消化吸收。熬夜消耗大,这顿晚饭应该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其他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豆类和鱼肉蛋奶,但是要忌高脂、高糖食物,因为熬夜本来就会使体内的脂肪酸水平高于上白班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夜班时间超长的人士,在可能的情况下,夜间可适当加餐,摄入碳水化合物,即面包、馒头、米饭等,下班后如果已经快要天亮,可再吃一顿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豆浆、青菜汤等。这类人群平时应注意多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钙,减少夜间视力疲劳等。鱼肝油、海鱼、动物肝脏、牛奶、虾皮等食物内含有这些成分。日常的零食可选择核桃、芝麻等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但也不宜吃太多,核桃以一天一两颗为宜。如果白天起床比较迟,应在早餐后适当推迟午餐的时间,不该一天早午两餐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