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不只是把课程放网上
互联网会让教育变得更公平吗?在日前举行的“长三角教育信息化论坛”上,来自中央和安徽、江苏、新疆的四位电化教育馆负责人的观点发生碰撞:在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的发展给学生个体带来公平的教育机会,也缩小了区域间的教育差异,但在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等还十分薄弱,互联网反而可能扩大其与发达地区的教育鸿沟。
“互联网+”对东西部地区教育影响不同
50多个学生分为四五个年级,却只有一位50岁左右的教师负责上课,其实这位老师更多起到的是看护作用,这是过去安徽省农村教学点常见的场景。如今,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在线课堂”让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城市里优质资源在农村学习点得到共享,体育、艺术、音乐等课程通过慕课的形式传播到这些教学点中。一位农村教师对安徽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杨善竑说:“我终于知道城里的老师都是如何上课的了!”在她看来,互联网缩小了城市与农村的教育鸿沟,促进了教育公平。
对此,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施永进感同身受。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不同区域之间,对个体而言,互联网让每个人得到教育的机会均等。他表示,2005年在苏北绝大多数农村家庭没有手机和电脑,通过政府的投入和经济的提升,如今这些地区拥有智能化设备的家庭超过总数的50%,可以实现互联网教育。
“但就目前很多西部地区的情况来看,发展互联网教育,存在基础设施、师资、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方法等难题,如果这些差距不能尽快缩小,互联网+教育只会拉大他们与东部地区的教育鸿沟。”新疆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周学和道出了西部地区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教育困境。
近几年来,西部不少省份的教育经费投入尽管在逐年增多,但很多学校才刚刚“触网”,还有部分尚无力“触网”。
同时,周学和还提到,汉语教学资源丰富,但很多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资源却相当缺乏。周学和说,这些双语教学的资源制作周期长,要在“互联网+教育”上赶上东部地区,确实相当有难度。
值得欣慰的是,互联网在西部教师培训上起到了积极作用。2014年,新疆投入4300万元用于建设“双语教学的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新疆30万新教师中,有约10万人借助这个平台完成了培训。
“互联网+教育”应体现教育资源多样化
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强调,“互联网+教育”的意义并不等同于把最好的课程放在网络上就好,而是应该通过多样化、多结构的知识内容,丰富孩子们的选择。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教学实现自我志趣,从而获得不同的生活。
2000年初,王珠珠给农村教师培训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农村教师始终不能理解“复制”功能的意思,一位老师解释道:“例如你家西屋里有一把铁锹,做了一把同样的放到东屋里去,这就叫复制。”农村教师恍然大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适用于不同师生群体,“机器人和人下象棋会赢,是因为象棋有固定的规则。而教育是变化的,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而且时代也在不停转换,教育永远无法用软件来终止和替代。”
缩小教育鸿沟,也可以将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共享。杨善竑举例说,安徽农村的孩子可以采集蛐蛐、鸡鸭的叫声等传递给城市的孩子们听,分享给他们大自然的听觉。借助这样的思维,西部地区丰富的物产和资源也可给分享给东部地区的学生。王珠珠说,例如曾经获得世界大奖的新疆“坎儿井”技术,就值得东部地区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