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婚”破冰 晋江安海8个村落“互不通婚”调查
“禁婚”破冰
晋江安海8个村落“互不通婚”调查
“要么让我娶她,要么10年后再谈!”苏景东(化名)可能不会想到,他和女友陈菁(化名)的坚持,一下打破了晋江安海梧山村和西畲村两村400年来互不通婚的陈规。他们成为两村400年来,第一对坚定敢爱的男女。
事实上,与梧山村同属安海镇管辖的浦边村和庄头村,也曾因一对青年男女的结合,打破了两村“互不嫁娶”的陈规。本社媒体曾对此进行追踪报道。
梧山村村委会经过多方联系,终于促成了8个村庄间的“融冰”。11月30日,一场座谈会,一纸公告,正式宣告了安海梧山、玉楼、山兜、西畲、丙厝、安厝、塔兜、新陈山等8个村庄间互不通婚陈规的结束。
□早报记者 许钹钹 陈玲红 吴嘉晓 文/图
一对青年为爱抗争 400年不通婚历史结束
11月30日下午4时,冬日的太阳暖洋洋地打在人们喜悦的脸上。晋江安海梧山村委会二楼,人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谈着。4时30分,西畲村一行人行色匆匆,却掩不住喜悦地赶到入座。10张圆桌百余人都到齐了。
“我们要打破无通婚的不良传统观念,积极支持各村青年男女的正当自由恋爱!”主持会议的梧山村书记苏良磁宣读的公告落地有声,一时现场掌声四起。玉楼、山兜、西畲、丙厝、安厝、塔兜、新陈山等其他7个村庄的老人会代表、村委会负责人也纷纷站起发言。
鞭炮声中,8个村庄400多年不通婚的历史,结束了!
为爱抗争
“要么让我娶她,要么十年后再谈”
“如果没有他们这一对,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会促成通婚。”西畲村老人会会长陈科白颇为感慨。退休前,陈科白是安海成功小学梧山校区(原梧山小学)的一名教师,当初随着农村撤并校从西畲小学转到了梧山小学执教。他口中的一对青年男女——苏景东和陈菁,正是两村小学撤并后,第一届的同班同学。只是连当事人也没有想到,当初一段同窗情谊,竟在15年后延续成一段改变历史的爱情故事。
1999年暑假过后,当时还是三年级小学生的苏景东发现,班上来了许多邻村西畲村的小伙伴,温柔美丽的陈菁就在其中。因农村撤并校,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成了朋友。小学毕业后,两人各自求学,后来陈菁在漳州上大学,苏景东则被杭州高校录取。其间两人一直保持朋友间的联系。不知何时起,苏景东心中情愫早已暗生,在路上偶遇陈菁时,他的心跳会不自觉加速。
“等她毕业,就去表白,娶回家!”2013年,23岁的陈菁大学毕业。在她毕业前,苏景东如约赶到学校,浪漫表白终于抱得美人归。可今年春节,他准备带女友回家见父母时,始料未及却坚不可摧的障碍突然横生在一对爱侣之间——两村互不通婚!
原来因历史原因,梧山、玉楼、山兜三个苏姓村落与西畲、丙厝、安厝、塔兜、新陈山等几个村落互不通婚,而其中,西畲村与丙厝村之间也互不嫁娶。
“我非她不娶,如果你非要拆散我们,那婚事就十年后再来谈!”父母极力反对,可藏在心中十余年的爱恋,苏景东的决心却从未改变,不得已甚至直接撂下狠话。
“女孩子性格温柔贤惠,人也很知书达理,我们很喜欢,可是400多年前先人立下两村不通婚的规矩还在,如果让他们成了,肯定会有很多村民说闲话的。”在儿子的感情和世俗的成见面前,父亲老苏也愁坏了。流言很快在村里传开,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父子一次次争吵,手机都不知道摔坏了多少部,家庭氛围也一度降至冰点。整整半年的时间,父子、母子间,虽同在一个屋檐下,却鲜少说话,几乎形同陌路。
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老苏开始寻求办法解决。
梧山和西畲并校,为学生修起爱心路,成两村改善关系的开端。
“禁婚”由来
只因离奇传说 8村庄400年不通婚
契机出现了,梧山村书记苏良磁、老人会会长苏天作和西畲村原村委会主任陈文勇、老人会会长陈科白聚在一起,临近的浦边、庄头两村因一对男女而打破不通婚习俗的事情,令他们眼前一亮!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谁都知道,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通婚的陈规早已不再适用。可改变,为什么仍那么难?此前为此付出的代价难道还不够吗?
据了解,梧山西畲两村互不通婚,个中原因莫衷一是。有村民说,因梧山村此前出过官员,觉得两村门不当户不对,便严禁两村通婚。也有村民说,因梧山是大村,可能存在欺凌周边村庄的情况,最终导致两村不通婚。但因历史久远,真实原因也早已不可考,在村民间流传的只是各种难以证实的传说。
几位老人娓娓道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梧山村和西畲村同属一个生产大队,当时,两村各自选派男女青年到一片林场干活。其间,日久生情,陆续有男女青年产生感情,可最终,囿于不通婚的陈规,到谈婚论嫁时,家长们无一例外极力反对,不少爱情就此无疾而终。直到近年,仍不断有青年男女恋爱,但因此习俗,最终被迫分手。
即便已经结了婚的,也像背负着一层枷锁在生活。记者辗转找到其中两对,一个是梧山村嫁到安厝村,如今已经年过八十的老奶奶,一个是梧山村嫁往丙厝村的30多岁女子。可两人的家人对此仍都讳莫如深,不愿多谈,只是提及自己祖上并不是梧山村人,所以严格算来,并不在互不通婚的范围内。
而西畲村与山兜村唯一通婚的一对,女方至今仍不被宗亲所接受。近年30多岁的爱丽(化名)是西畲村人,当时经人介绍要与山兜村的斌民(化名)结婚时,受到了宗族一致的反对。宗亲们甚至放话,倘若爱丽坚持要嫁到山兜,以后就不要再踏进村子里一步,族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也不会通知她。爱丽嫁了,从此,她真的没有接到过宗亲们的红白喜事通知。
几个村庄间,因为爱情,年轻男女们曾有过抗争,但显得如此渺小而艰难。仔细算来,400多年来,几个村庄间真正冲破藩篱结成夫妻的,竟没有超过10对。其中,梧山村和安厝村1对,梧山村和丙厝村2对,梧山村和塔兜村1对,西畲村和山兜村1对,而梧山村和西畲村之间一对也没有!正视这一组数据,老人们陷入了深思。
这条浅浅的沟本为梧山和西畲的分界线,如今村民早已轻松跨过。
并校修路
两村小学合并 为学生修爱心路
“其实我们和西畲村,除了不通婚,村民之间往来、学生同校、生意来往等一直相处得很好。”梧山村书记苏良磁觉得,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让经济、教育、人与人、村与村之间都能更好地发展。
西畲村原村长陈文勇回忆,解放前,两村还曾械斗;解放后,村民之间为争水源灌溉,也经常打架。改革开放后,两村进入相安无事、各自发展的和平共处时期,但往来并不算频繁。真正让两村关系密切起来的是1997年提出的两村交界处地皮“去弯取直”方案和1999年两村的撤并校。
梧山村历来是大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畲村等周边村庄的学生都到梧山村上学,直到西畲村有了自己的小学。但1999年,农村撤并校,只有100多名小学生的西畲小学不能保留,按照规定,得合并到邻近的桥头中心小学。
“西畲村到桥头中心小学和到梧山中心小学(现安海成功小学梧山校区)的路程都差不多是3里路,但是到桥头和西畲分列在泉安路两侧,如果合并,西畲的小学生上学、放学,就必须横穿车流量很大的泉安路,很不安全,家长们也不放心。”西畲村老人会会长陈科白当时就是西畲小学的教师,对情况再清楚不过。
于是,两村村干部聚在一起一合计,梧山村200多名小学生,加上西畲村100多名小学生,刚好符合并校的标准,相邻的两个村干脆并在一起得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两村虽然相邻,但道路却多是水稻田的田间小路,小学生上学、放学,仍然很不方便。
修一条爱心路的提议,应时而生。之后,西畲村村民陈孙安先生捐赠了2.5万元,加上政安海镇政府拨款3万元,一条连接着西畲村和梧山村的爱心路修建起来了。后来,乡贤许寿妙先生又捐款15万元,将道路硬化。如今,两村村委会敬立的爱心路石碑就立在道路中间,守望着来来往往的学生们。
1999年9月,两村小学正式合并,苏景东和陈菁,在那里成为同班同学。
破除陈规陋习,当代“罗密欧和朱丽叶”才有望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