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争聘新闻精英 新华社名记转行英语培训业
冉维与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拉里·萨默斯教授合影。
两年前,随着一段“美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纽兰尴尬回应中国记者质问”的视频在网络快速传播,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冉维火了:网友称他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从巴格达到华盛顿,这个重庆小伙站在新闻的第一线,以中国的视角观察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化、感知世界发展的脉动。两年后的今天,刚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硕士毕业的冉维告别媒体,跳槽进军教育行业,出任著名英语教育培训机构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助理。
新华社“中国好声音”成了哈佛高材生
“他们是任何人所能遇到的最难缠、最尖利、最多疑的一票人马……”美国前白宫发言人阿里·弗莱舍如此描述自己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各路媒体记者。
弗莱舍书中所说的“他们”,并不包括中国记者,因为在他任白宫发言人期间,似乎还没碰到过“难缠”的中国记者。然而,作为阿里·弗莱舍的同行,美国国务院现任新闻发言人维多利亚·纽兰却在2012年在8月28日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遭遇了难堪。令她显得有些措手不及的,不是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记者,而是来自中国新华社的80后记者冉维。
冉维是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因为一直关注钓鱼岛问题,冉维感觉到,美国的钓鱼岛立场有模糊的地方,因此打算直接从美国官员口中得到求证。
当天现场,在冉维的—再追问下,纽兰除了重复政策声明,始终避免正面回答。在—阵尴尬后,纽兰不得不打断了追问,提示“下—个问题”。
很快,这场记者会现场视频在网上疯传,引起国内网民的热烈追捧。不少网民跟帖说,“新华社这位记者不仅英文流利,而且提问很霸气。”“冉维太酷了,从新闻上看到他把纽兰问到无话可说的时候那叫一个大快人心啊!”“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事实上,年轻的冉维在新闻之路上早已是炉火纯青。从西安交大英语系毕业后,冉维进入新华社。在美国白宫和国务院的记者会上,他用英文同美国政府发言人唇枪舌剑;亲历过奥巴马和罗姆尼之间的总统辩论;在墨西哥对云集各国政要首脑的20国峰会进行过英文现场报道……
9年前,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冉维是新华社的一名出色的战地记者。他依然清晰记得在法庭现场近距离观察接受审判的萨达姆,感受100米开外汽车炸弹爆炸强大气浪的震撼。
2013年,冉维以全额奖学金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录取。在哈佛念研究生,全奖录取的机会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也就是在这一年,冉维荣获了第1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按哈佛招生标准选择未来行业——英语教育培训
哈佛研究生毕业后,身在美国的冉维一直犹豫:是继续进入耶鲁商学院深造,还是回国工作?
在哈佛广场那家著名的星巴克咖啡馆里,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那天,赴美考察的新航道学校校长胡敏在星巴克约见冉维,并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对教育的坚持和激情、新航道争做中国最好英语教育机构的企图心、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速度,以及我和胡敏老师对高能高分理念的不谋而合。”冉维说,这都让他迅速意识到,新航道正是我寻觅的绝佳组合,“机不可失。我不再纠结,果断回国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在冉维眼中,未来的机会属于中国,当下正是把握“中国机会”的重要时刻。教育属于蕴含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也是和他个人背景“关联度”非常高的行业。
“我的导师告诉我,在美国,学生在考试费用上每花1美元,就会在考试培训上花费约20美元。这一行业在中国的潜力更大。”冉维认为,显然,长期利好的一致判断是中国本土和国际玩家都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的原因。一家咨询公司这样预测:中国的中产阶级在10年后将达到7亿!鉴于全球中产阶级消费习惯以及中国父母对子女英语教育的极度重视,英语教育行业将迎来长期繁荣。
当然,投身英语教育,对冉维来说也是学以致用,得心应手——念初中时,冉维就用一个小录音机一遍遍跟读VOA Special English磁带;在西安交大念大一时,他就代表学校参加了“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刚到新华社,他每月的翻译量至少要4万字;担任新华社驻外记者时,他平均每月要写上百篇英文稿。
冉维还补充了一个特别的观点:“其实教育和媒体本身就有相通之处,都是传播知识、信息和激励人们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