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宫要让“兴趣”做老师

14.07.2016  03:36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让我们更专注,兴趣也让我们更快乐。自2011年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乡村学校少年宫从无到有,从点到面,覆盖面越来越广。截止至2014年,全国已建成乡村少年宫25000多所, 2000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文化教育,乡村少年宫也被誉为农村孩子的“第二课堂”。在这个课堂,学生可以有更多选择,老师也可以请“兴趣”来当。

  让“兴趣”做老师,需要学校丰富课堂类别。要让孩子对乡村少年宫感兴趣,首先必须给与孩子尽可能多的课堂选择。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喜爱音乐舞蹈,有的孩子喜爱运动健身,也有的孩子喜爱国学文化。乡村少年宫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场地、资金、师资允许的范围内,开设尽可能多的“兴趣班”。让每个孩子都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兴趣班”,开启快乐的学习之旅。此外,乡村少年宫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开设特色文化班,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地方特色文化遗产传承有机结合。

  让“兴趣”做老师,需要让学生扮演主角。丁俊晖,这个名字如今已是家喻户晓。丁俊晖8岁开始接触台球,11岁就完全放弃学业专攻台球。他曾自嘲学习成绩平平,但出于对台球的兴趣和勤学苦练,他最终得以功成名就。乡村少年宫是孩子的“欢乐天地”,而不是老师的“三尺讲台”。在乡村少年宫,学生应该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参与权和主观能动性。乡村少年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充足的实践,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学生在乡村少年宫中要有“主角心态”,主动学习、主动沟通、主动练习和主动创造。

  让“兴趣”做老师,需要激发学生创造力。不少国内外的理论研究都有这样的论断:“中国人的高智商是公认的,但中国孩子却被普遍认为想象力、创造力缺乏,而根源就出在教育模式上。”乡村少年宫依靠乡镇中心学校建立,它既是青少年的活动场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让“兴趣”做老师,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农村学生创造力,弥补应试教育体制的短板。在中国广大的乡镇农村,数以千万计的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相对落后,学生潜力有待开发。相信随着乡村少年宫建设的逐步推进,广大农村学生将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与创造力。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培养优良的兴趣品质,对于孩子健康个性养成和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乡村少年宫想要永葆青春与活力,不只要有华丽的场所、雄厚的师资和充足的资金,关键还要用兴趣引导学生“黏上”课堂。(浦城县委文明办 吴利武)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