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打造海洋经济“半壁江山”

13.03.2015  11:52

    新华网福州3月13日电 今天出版的《闽东日报》刊登文章:《打造海洋经济“半壁江山”(上)》。全文如下:

    “闽东的贫困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使闽东脱贫致富是我们的重任;而临海朝洋的地理环境、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开放政策的实施,又使闽东面临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考验。脱贫致富和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这双重任务,使闽东的工作更加艰巨亦更有意义。

    《摆脱贫困》收录的《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一文中,习近平同志用这样的论述做开篇,充分体现了他对闽东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

    一

    闽东,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面对台湾,面对太平洋。东冲半岛像一只长长的臂弯,伸进海峡。半岛的外侧,分布着台山、嵛山、西洋等大小岛屿300多个,半岛的内侧,环拱三都澳,有官井洋、东吾洋两大洋。宁德地区9个县,有4个沿海县。

    1988年5月,习近平同志到任闽东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进入第十年,沿海四县中,霞浦、宁德(今蕉城区)已经被列入沿海开放县。一方面是相对封闭落后的广大山区农村,一方面沿海又面临着实施开放发展战略的机遇。如何统筹山区和沿海的发展,处理好脱贫致富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系,实现山区和沿海的优势互补,均衡发展,不仅有利于广大农村的脱贫致富,而且对巩固、发展扶贫工作成果,进而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全面推动闽东的经济繁荣,显得至关重要。

    1988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指出“沿海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地处福州、温州两个经济活跃的开放城市夹缝带的闽东处于什么位置应当考虑。

    当时,在南面的福州及闽南一带,随着改革开放深化,正走着一条以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道路,对闽东的经济发展影响深刻;在北面的温州则以民办工业和小商品市场著称,“温州模式”为闽东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但闽东要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走外向型经济和家庭工业的发展道路,依然缺乏必备的条件和要素。从横向来看,闽东的沿海开放,正处于打基础的时期,是属于开发式的开放;从纵向看,地县、乡村、个体几个层面都面临解决“温饱”的问题。对于沿海的开放县,习近平同志套用当时大家戏称的说法,是属于“穿西装的贫困县”。

    从经济发展的常规看,只有通过发展非耕地经营,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才能使闽东广开致富门路,彻底摆脱贫穷的困扰,这是脱贫致富的起点,也是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基础。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夹缝经济区域发展的重点一般是建立经济带或者经济走廊,形成本区域的优势产业和主导性产业,闽东的海洋资源丰富,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闽东海洋经济区带,打造“半壁江山”,这是闽东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二

    在《摆脱贫困》中,发展海洋经济,首先是发展“大农业”和脱贫致富的现实和必然选择。“靠海吃海念海经”,在《弱鸟如何先飞》中,习近平同志用这句话回答了“”对于闽东发展农业,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性。

    “念海经”就抓滩涂养殖。闽东的地形地貌受多山切割,交溪、霍童溪、罗汉溪、桐山溪等独立水系,把丰富的有机物和无机盐注入水中,促进了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肥沃的水质,为浅海鱼类和滩涂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据统计,浅海栖息的鱼类有300多种,滩涂生物也有200多种。

    习近平同志指出:“‘念海经’除继续抓海洋捕捞外,滩涂养殖要挖潜力,提高单产。”为加快沿海农民的增产增收,他签署了《关于加快发展宁德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宁德地区水产养殖业要按照“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工作方针,沿海突出海水、滩涂养殖和发展外海捕捞,山区突出淡水养殖,开发新的养殖品种,提高水产业整体水平。《意见》要求“把海洋资源开发、渔业生产纳入沿海各县经济发展规划,实行生产责任;积极推行干部岗位责任制,对分管渔业的干部实行定责、明权、联利的管理制度;坚持四个突破,即突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体制;突破单一的大集体经济形式,突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突破单纯生产的经营方式,让渔民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充分调动渔区渔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热情”。

    在这项政策的引领下,1988年至1990年闽东的海水养殖实现三突破:一是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的突破,养殖面积最多时达到5万亩,总产量2300吨。二是海带养殖面积、产量和养殖方式获得突破。1989年全区海带养殖面积1.35万亩,总产突破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浅海养殖从浮筏式单养海带、紫菜为主发展到海带与贻贝、牡蛎套养。三是牡蛎养殖规模、产量、品种以及养殖方式取得突破。插竹养殖海蛎和整埕养蛏、蛤、蚶,成为闽东人致富的主业,1990年养殖面积3万亩,总产量4000吨。滩涂养蛏也发展到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