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市场活力之源: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释放改革红利
活力来自市场,动力来自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布好商事制度改革“先手棋”,以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为突破口,层层推进,持续发力,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助力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为创业创新降门槛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卢必超是一名90后创业者,他的团队在2016年创办了南京壹贰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目前开通了多个有机农产品微商平台,公司开张几个月就达到了30万元以上的营销额。
“对创客来说,注册资金、经营地址、前置审批等条件曾经像一道‘玻璃门’,让市场看得见、进不去。”卢必超谈起创业经历时说,“现在只要符合政策条件,一张桌子就能注册公司启动创业,创业门槛大大降低了。”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先照后证”等新政相继出台,工商注册更加便利,打破了阻碍创业的“玻璃门”。创业团队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商事制度改革前,2013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0.69万户,每千人平均拥有企业11户。改革后,2016年日均新设企业达1.5万户,每千人平均拥有企业19户,深圳、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每千人平均拥有企业约50户。
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40%。新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平均每家企业带动就业7人至8人,每户个体工商户带动就业2.9人。
为企业发展减负担
对企业来说,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成效如何,最直观的感受是改革不仅让企业省时、省钱,更省力、省心,省去了办理各项业务的制度性成本。
从“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到“多证合一”,改革通过“减证”推动“简政”;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试点稳步推进,变“企业跑路”为“数据跑腿”。企业名称登记和简易注销改革逐步推行,解决了企业准入“起名难、效率低”问题,构建了便捷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一连串政策“组合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动了企业“量”的增长、“质”的提升。
去年8月,广东省江门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九证合一”改革,今年2月又实施了“十五证合一”改革,整合了海关等涉外经营需办理的多个证表,提升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便利度。2015年以来,该市市场主体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办理税收申报户数年均增长15%以上。
在一系列证照整合改革的带动下,全国新设市场主体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2016年下半年,全国办理税收申报户数比上半年增长189%,申报纳税额增长255%。
新产业新业态也在改革中蓬勃发展。2017年上半年我国新登记高技术制造业企业达1.2万户,增长15.3%。新兴服务业成为创业热点,为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转换提供了新动能,成为激活市场的源头活水。
为营商高地筑根基
不久前在大连举办的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全球商界领袖、决策者和专家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成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担当与承诺。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为企业营造了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从2013年度到2016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每年提高6位,改革以来共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高地逐步形成,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日本媒体近期报道称,中国通过推行商事制度改革等政策措施,打造了良好营商环境,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经合组织《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通过“三证合一”等“放管服”改革措施,减少了行业准入壁垒,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
目前,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均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在企业注册方面,一些地方已开展试点,内外资企业全部到一个窗口办事,窗口限时办结,使外商在华投资办企更加便利。
新形势下,企业和群众期望更多的改革红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聚更强动力。展望未来,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不断深化工商注册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更大的改革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