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若中央把所有权利放弃 香港可能出现骚乱
核心提示: 中联办主任 张晓明 提出要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香港普选,指近年中国快速崛起,国际部分势力,想方设法围堵遏制,制造麻烦,香港亦有极少数人与外国势力相勾连,引起警觉,强调普选产生的特首一定是爱国爱港,绝对不能由与中央对抗的人担任。他提出,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可能出现骚乱,损害香港的利益,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他又说,即使香港政改方案未能通过,中央依然会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尊敬的董建华副主席,
各位委员、各位朋友:
我首先代表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对本次筹委会的成立表示衷心祝贺!并预祝筹委会的工作进展顺利,国庆活动圆满成功!
香港同胞一直心系祖国,牵挂内地。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此之前,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大爆炸,造成人为灾难。在座的许多朋友与香港社会各界人士一样,又一次迅速行动起来,捐款赈灾,奉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两地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和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的传统美德。我在这里也向广大香港同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迎来新中国成立65周年华诞。俗话讲,逢十大庆、逢五小庆,今年的国庆理应比平常年份更加隆重。而且,今年又岁逢甲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庆祝国庆,更加多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国的国运急转直下。甲午战争使大清帝国伤了元气,也丧尽了自尊。有一段历史故事,像电影场景一样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后,1895年3月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国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谈判媾和条约,日方代表当时以胜利者的姿态进行威胁和讹诈。
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合约的最后修正案,对李鸿章说:中堂不用多说了,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赔偿金额不能减少。到了4月17日,《马关条约》签署,主要条款内容有这么几项:一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二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附属岛屿,包括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三是赔偿日本军费两万万两白银。两万万两是什么概念呢?当时清政府每年国库收入七八千万两,而赔款是全部国库收入的3倍,并且要3年内还清,否则再加利息。四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五是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 、 杭州 为商埠,允许日本商船行驶到这些地方。割让台湾岛时,伊藤博文限令中国在一个月内办完手续,李鸿章说:“头绪纷繁,两个月才比较宽裕。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李鸿章苦苦哀求的形象,也可以想象一下伊藤博文的趾高气扬和贪婪嘴脸。
割让台湾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开始,此后列强们蜂拥而至,中华民族走向灾难深渊。历经几代志士仁人的不懈奋斗,直至新中国成立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同样是甲午年的1954年,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宪法》,国家建设渐次展开。又过了60年之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们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中国。回望历史,抚今追昔,所有中华儿女都会为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都会为中华民族终于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感到自豪。我也经常听过一些香港朋友感慨地说,与30年前比较起来,现在到世界各地出差或 旅游 ,更受外国人尊重了,感到更有尊严了。
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中共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 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政励治,树新风、开新局、谋新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定而稳健的步伐,开创了新的气象。在经济建设上,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主动调控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逆势而上,今年上半年增长7.4%,平稳转入温和增长的“新常态”。
在深化改革上,确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简政放权、单独二胎、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等重大改革举措一个接着一个出台。
在法治建设上,坚持依法治国,今年将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具体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在反腐倡廉上,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查处 周永康 、 徐才厚 等重大案件,实现中央巡视全覆盖,并推出公务车辆改革、领导干部财产公示等强有力举措。特别是铁腕治贪,赢得了香港同胞和海内外的高度赞誉。在对外关系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经略周边,同时坚决维护领土主权等核心利益,体现出大国外交的坚定和自信。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把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旗帜鲜明反对“四风”,促使党风政风和干群关系明显好转。中国共产党正领导我们国家稳步迈向“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当然,我们国家现在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也不讳言,有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积累,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因此,全面地讲国家的形势应该是两句话:取得的成就是空前巨大的,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无可否认,国家的发展大势是好的,而且越来越好。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对香港的形势,我们也要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应该说香港目前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经济保持温和增长,一季度经济同比实质增长2.5%,6月份失业率3.2%,政府施政稳健。当然,香港形势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因为现在正在处理行政长官普选等政改问题,社会政治气温升高,甚至有点山雨欲来的气氛。相信大家都已注意到, 张德江 委员长上个月南下深圳,会见了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有关主要官员、主要政团和社团负责人,也会见了一些界别的代表人士。张德江委员长的讲话主要谈到三个问题:一是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有没有变,会不会变;二是中央对香港政改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看法是什么;三是怎么看香港未来的发展前景。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这三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今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后,引发香港社会一些关注和争议,有些人将白皮书解读为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变了,或者说中央要收紧对香港的方针政策了。这些说法如果不是故意歪曲的话,我认为就是过虑了。
中央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早在中英谈判达成协议之前就已经确定,当时叫“十二条”。后来这“十二条”写进了联合声明,再后来又在基本法中进一步细化。白皮书有2万3千字,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3句话:一是对香港回归祖国17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践的情况作了系统回顾和总结,二是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和中央对香港的有关政策,三是针对香港社会目前关注的普选问题,明确了有关原则立场。
白皮书在方针政策上没有创新,至于个别提法听起来有点新鲜,但都是载入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之中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应有之义,连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驻港高级研究员在深入研究白皮书后发表的文章都指出,中央政府只是透过白皮书重申其对香港长久以来奉行的“一国两制”政策,并没有重新界定其对香港政策。如果有人认真读过了白皮书还认为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有改变,那只能说明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全面准确地认识“一国两制”方针。中央从来都讲“一国两制”是一个整体,“一国”是“两制”的前提,“港人治港”是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央授权的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立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先生早就说过:“中国可以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先生又说,“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邓小平先生还说,“自治不能没有限度,既有限度就不能完全。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了。”邓小平先生还告诫说:“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
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难道就不会出现吗?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难道香港就不会出现损害香港根本利益的事情?能够设想香港就没有干扰,没有破坏力量吗?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出现一些骚乱,损害香港的利益。所以,保持中央的某些权力,对香港有利无害。” 我想,只要真正读懂了邓小平先生的这些话,自然就会理解白皮书里所讲的观点和说法,就不会成为问题。包括白皮书中讲,“中央拥有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权力,也包括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高度自治”,这样的提法也是容易理解的。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的,关键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执行“一国两制”方针。
中央对香港的方针政策也没有变的必要。最简单的道理,是因为“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对香港好,对国家也好。而且,这一基本方针和制度安排是与我们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如此,中央为什么要改变对香港的政策呢?我也可以告诉大家,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不管这次政改方案能不能获得通过,也不管在此过程中香港会遇到多大风浪,中央都将坚持在香港实施“一国两制”方针不动摇。
第二,要同时从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香港的普选问题
普选对香港来说,也是开天辟地第一遭,是香港政治体制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事关重大,影响深远。香港的政制发展,特别是行政长官普选制度的设计,不仅关系到香港社会各阶层、各界别的利益平衡,关系到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且影响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影响到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效管治,影响到“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贯彻实施,影响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全局。特别是今天,在国家安全已成为所有国家确定和实现其国家战略的核心要素的情况下,我们看香港政制发展问题还要多一个国家安全的视角。
这些年,我们国家快速崛起,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是高兴的,自豪的。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乐意看到这一局面。不仅国际上有些势力想方设法对我国进行围堵和遏制,不断给我们制造麻烦,香港发生的许多事情,包括极少数人与外国势力、外部势力勾连的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我们许许多多善良人们的警觉。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呢?用邓小平先生的话说,在这方面我们没有自我安慰的根据。
邓小平先生在1987年4月16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还讲过一句话,他说,要防止一些人“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我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值得我们去认真领会的。
因此,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立场上,站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伦理角度,并考虑到香港的政治现实,对于中央强调必须坚持行政长官要符合爱国爱港标准、不能允许与中央对抗的人担任行政长官的立场,相信都不难理解,甚至可以说是天经地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允许它下辖的一个地方政府的最高管治者是与中央政府对抗的人。换句话说,我们在处理普选问题时,不仅要重视香港社会对民主的各种诉求,还要重视国家的关切,并且要按照法治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高兴地看到,已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各界人士都已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认同这一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而又务实理性地进行讨论,求同存异,凝聚共识,使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变成可望又可及的目标。
第三,我们有理由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董建华 副主席有句名言说得很形象:“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国家发展保持这样一个良好态势,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实现更大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香港没有理由搞不好。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为香港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具体到经济领域,至少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内地放宽投资和市场准入,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发挥服务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香港服务业提供者可凭借自身种类全、分工细、水平高的先发优势,在加强与内地服务业合作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
二是国家完善 金融 市场体系、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香港可以担当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防火墙”,并获取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
三是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发挥在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借鉴作用,香港在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发展、医疗、安老、社区建设、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与内地合作的空间很大;
四是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有利于香港进一步发挥内地通达国际市场的窗口和平台作用,香港将继续协助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内地,联合内地企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发展。
中央政府一直全力“挺港”。从对港供应鲜活商品的“三趟快车”到东深供水工程,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坚定承诺到2003年推出CEPA,从2008年的14项挺港措施、2011年的“惠港36条”到现在的“沪港通”,如今中央惠港政策已经涵盖贸易、金融、旅游、文化、国际交流、区域合作、供港物资等广泛领域。围绕落实这些政策,中央还推动建立了多种多样的合作机制,包括粤港、沪港、京港等区域性合作机制。这些政策和机制在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两地交流合作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近我们中联办的同事组织了一个课题调研,就是看看内地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可以借助香港这个平台的哪些优势和有利条件。我们搜集了一些典型性案例,发现截止2013年底,香港中资企业共在海外其它地区设立公司2415家,同比增长3.4%;当年海外新增投资375.4亿港元,同比增长154.8%,这表明内地企业以香港为平台“走出去”的意愿和需求进一步提升,力度进一步加大。所有企业都公认香港起码有以下5方面的优势:
一是经济高度自由化优势。香港作为自由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对外汇、利率等管制很少,对外来投资或离岸投资、资金流动分配以及企业国籍、所有权不设任何限制,也没有贸易壁垒。公司设立程序简单,没有针对外商的投资审批程序。
二是资本优势。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流动性充裕,融资方式灵活多样,融资成本较低。
三是税制优势。香港税率低,税制简单,只对源自香港的利润或收入征税,对海外的利息、股息、资本利得都不征税,还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可以有效降低税负。
四是国际化商业服务优势。香港的市场环境高度国际化,拥有众多国际一流的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间机构,以及各类国际化人才,信息渠道畅通,对外信息交流频繁,国际商业网络健全,辐射力强。
五是效率和法制优势。香港特区政府廉洁高效,规管制度透明公开,办事流程简单规范,社会组织比较发达,拥有健全公平的法制体系,包括知识产权等保护体系都比较完善。这些都说明,香港还是很“吃香”的,香港的优势仍然存在。
现在香港最需要做的,就是把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把握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用好中央支持政策,着力于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竞争力。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凝神聚力,排除干扰因素,减少社会内耗,香港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各位委员,各位朋友:
最近香港社会有一件极富正能量的事情,就是“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发起的大签名活动。截至昨天,大签名活动征集到的实体签名超过106万,刚刚启动一周的网上签名也达到4.9万。这充分反映了广大香港市民希望依法落实普选,希望和平稳定发展的心声,传递出香港社会最真实、最强大的民意。我知道,在座的许多朋友同时也是大联盟和大签名活动的发起者、参与者。你们为香港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是顺应民心之举,更是彰显民意之举。我要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希望并相信,国庆筹委会接下来举办的一系列国庆活动,将会进一步激发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凝聚建设香港的正能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