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记者走进福州:聚焦榕台交流先行先试

12.08.2014  10:55

两岸20多家媒体组团“福州行”,走新区、访台胞、探寻“海丝”文化,聚焦榕台交流先行先试。刘可耕 摄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长乐显应宫内出土的郑和泥塑像栩栩如生,吸引两岸媒体记者目光。刘可耕 摄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长乐显应宫内出土的郑和泥塑像栩栩如生。刘可耕 摄

  福建新闻网福州8月11日电 (林春茵 刘可耕)两岸规模最大的青年交流盛会——第二届海峡青年节11日继续在福州举行。当日,两岸20多家媒体组团“福州行”,走新区、访台胞、探寻“海丝”文化,聚焦榕台交流先行先试。

  由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政府组织的“两岸媒体福州行”活动11日举行。台湾东森电视台、TNN台湾网、台湾联合报、台湾导报、台湾商报、台湾民众日报等16家台湾媒体和中国新闻社、东南广播公司、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等大陆媒体共20多家媒体20余名记者,对榕台交流先行先试、福州新区建设以及福州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等进行集中采访。

  当日,“两岸媒体福州行”参观走访了位于福州长乐的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引进全球最先进的锦纶纺丝生产设备,纺丝年产能达24万吨。台湾籍的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万钟说:“台湾锦纶产业由盛至衰,长乐却快速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锦纶产业聚集地之一,我的技术和经验在这里正好能学以致用。

  媒体采访团随后来到福州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管委会副主任陈立武介绍,福州提出新区建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于上世纪90年代初谋划的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延续,福州临空经济区依托长乐国际机场发展临空产业,打造榕台物流空中走廊,寻求与台湾共同发展跨境电商,“是充分开发与台湾相近的区位优势,进行的差异化发展。

  走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长乐显应宫时,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为两岸媒体记者介绍地宫出土的郑和泥塑像,讲解郑和下西洋船队在福州太平港招募水手、补给货物的历史。台湾记者表示,海上丝绸之路促进经贸发展、和睦外交的意义在今天仍有现实价值,值得去深挖和传承。

  在位于福州马尾的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台湾大同大学机械系学生彭靖婷、许濒心接受了两岸媒体记者采访。两位台湾同学表示,亲身踏上福州,感受福州的风土人情,体验大陆的职场文化,才重新建立了对大陆的新的印象,“毕业后,有机会一定会来福州工作。

  福州市副市长林飞在接受两岸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州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台胞祖籍地,福州正在打造海丝战略枢纽城市,榕台之间的区域优势潜在优势不断转化为两岸经贸合作的现实优势,可以预见未来榕台合作将更臻于佳境。

  林飞说“福州将依托海峡青年节,建立两岸青年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将为台商投资福州提供良好的政策条件,吸引台湾青年积极参与福州建设,在电子信息产业、优质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等方面互相合作,互惠共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