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打动欧亚非 沿线国家冀搭中国经济快车
乌兹别克斯坦期待新丝绸之路,积极张贴宣传牌。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去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自此,“一带一路”引起国内外媒体、学者议论。如今,随着中国的大力推介,该构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7月2日-3日,人民日报社主办“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丝路沿途十余国家的媒体机构代表与会并签署联合宣言。中国提出的复兴丝绸之路战略有什么历史演变?沿线国家如何看待?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究。
中国复兴丝绸之路早有铺垫
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称,作为带头人,中国有高铁,有商品,有计划,中国还在外交上更多介入。如果一切顺利,未来的世界最大经济体将让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其实,“一带一路”就是要复兴古丝绸之路。据“德国之声”介绍,1868年至1872年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共旅行7次,游历大半个中国。1877年,李希霍芬在所著《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Seidenstrassen”(丝绸之路)的名称,并得到后世认同。
“现代丝绸之路”的雏形可追溯到19世纪末。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希望建设铁路突破国家交通困境。法国人沙海昂曾在清政府任职,他提出修建21个铁路干线以汇成中国铁路网的庞大计划,其中特意提出修建南北、东西两条国际大通道的规划。东西国际大通道从中国沿海港口通过铁路连接陇、秦、豫各省,再与外国铁路相通,其中还有一小段付诸建设,即开封与洛阳间的汴洛铁路。民国时期的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明确提出希望建设一个庞大的中国铁路网,形成东西北、东西南、中央三大铁路系统,其中特别指出希望修建乌鲁木齐到伊犁的铁路,并与欧亚各国铁路贯通。
真正大规模在古丝绸之路上动工建设,要从新中国成立后算起。建国初陇海铁路从天水延长到了兰州,1956年中苏签订修建兰新铁路到苏联阿克斗卡的协定,1961年,苏联将铁路修到中国边境阿拉山口的北侧。但随后中苏交恶导致这个“现代丝绸之路”成为泡影。中国改革开放后,不少人重提建设贯通亚欧的新大陆桥设想。这个设想很快获得实施,1990年9月,兰新铁路西段与苏联土西铁路贯通,由中国经中亚直达欧洲的钢铁大动脉全线贯通。
该路线有着“现代丝绸之路”的美誉。法国《回声报》日前描述了这条路线的现状,称其为中欧间大型集装箱船的新竞争对手,正在一次次突破极限。文章称,该路线在15世纪运送了丝绸、香料、瓷器,今天运送的物品变为液晶显示屏、服装、轮胎、汽车配件、医疗器械、工业设备……一个集装箱的运费约为9000美元,时间约18天。
中国复兴丝绸之路的构想不止于此。1994年,李鹏总理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现代丝绸之路,扩大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美国《外交政策》评论说,当时苏联的威胁已经消除,于是中国宣布要“开拓现代化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