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行长:中国应对经济减速具备强大“减震力”

28.06.2014  23:12

   原标题:世行行长金墉访华前夕表示:中国应对经济减速具备强大“减震力

  人民网华盛顿6月28日电 “在经济出现放缓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依然保持改革决心,这一点十分令人鼓舞,对于整个世界经济也是一个好的信号。”世界银行行长金墉27日在媒体圆桌会上回答本报记者问题时如是说。他同时表示,世行对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表示欢迎,愿共同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而努力。

  金墉将于7月初启程赴中国、日本、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进行访问。这将是他本人上任以来第三次到访中国。访华期间,他将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并就双方下一步合作事宜展开探讨。

  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担忧,金墉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不能很快对未来做出一个明确的判断,但世行对中国采取的经济改革措施表示赞赏。他说,中国政府和领导人表现出很强的改革决心,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有非常清晰的认识。鉴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世行对近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7.5%左右并不感到惊讶。

  他说,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在于早期经济刺激措施效果减弱,外部环境疲软以及信贷收紧,特别是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方面。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供应方面正由制造业逐渐向服务业转变,同时在需求方面,则由投资向消费转变。

  金墉表示,从近期中国经济改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在应对经济放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知状况时,中国政府具备了强大的“减震力”。同时也看到,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一些高难度领域的改革进程,例如户籍制度和土地改革等,这些举动十分令人鼓舞。

  但他也坦言,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等。庆幸的是,中国政府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上述问题的存在,并已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世行愿与中国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帮助中国不断推动改革进程。

  当谈及中国关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时,金墉认为此举能够帮助世行满足亚洲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因此世行对此倡议表示非常欢迎。他说,世行提出到2030年根除极端贫困的目标,但仅在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这一领域,亚洲地区就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他介绍说,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对基建的需求是巨大的,其中为弥补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鸿沟,南亚地区未来十年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500亿美元,而东亚一年的资金需求就高达6000亿美元。目前,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每年基建投资约为1万亿美元,为满足市场需求,世行计划追加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支出。

  然而仅靠世行提供的资金远远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金墉认为,“将世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当成竞争对手的想法是十分愚蠢的”,事实上,有足够大的市场让各自都有发展空间。世行也非常愿意共同帮助亚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